华阴:坚持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7-11-21 11:01    

  今年以来,华阴市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建强骨干队伍、夯实一线责任等方式,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齐步发力、同频共振、双赢发展。

  一、打造过硬干部队伍,育强脱贫攻坚“领航人”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打赢这场硬仗,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华阴市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调班子、配干部、增力量,激励干部主动到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一是选优配强乡镇班子。抓住镇(街道)党委政府换届契机,大力选用熟悉基层工作,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择优选拔了72名实绩突出、群众公认、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进入镇(街道)领导班子。二是在脱贫攻坚一线识别干部。坚持把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表现和实绩,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尺,先后从脱贫攻坚一线发现和提拔重用了12名作风过硬、工作务实、成绩突出的“第一书记”。三是精准充实攻坚力量。推行“帮村书记”工作机制,选派了46名部门“一把手”到贫困村任“帮村书记”,充分发挥其自身和部门的职能优势、资源优势,统筹协调驻村工作,集聚人、财等资源;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选派了114名部门后备干部到全市各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全覆盖”;有效整合“四支队伍”力量,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四支队伍”进行整合,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培树脱贫攻坚“主力军”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智”并重,实施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计划。一是搭台引路,激发作用。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依托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等新型经济组织,探索“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公司+贫困户”“支部+电商+产业”等富民模式,形成了“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网店开在产业链上、贫困户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促脱贫新格局,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电商支撑”的新路子。目前,全市共有村经济组织128个,覆盖105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92.1%;带领1884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占贫困户总数的50.9%;46个贫困村产业实现全覆盖。二是培树先锋,示范带动。大力实施“党员带富工程”“党员先锋工程”,推行“党员+项目”工作模式,鼓励支持农村党员带头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技术带动,在全市已建立210个党员产业示范基地,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评星定级,培树标杆。坚持把带领致富、结对帮扶纳入党员星级评定的重要内容,通过搭建党员帮扶平台(党员责任田、党员责任区),推行党员致富能人和贫困户“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扶机制,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使党员致富能人、党员创业先锋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抱团发展的“党群致富联合体”,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了新途径。

  三、创新党建活动载体,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

  一是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以“一问二解三顺气四和谐”为目标,市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察民情、解民忧、助民富、暖民心,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实施意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访维稳重点户、村组干部领头户、创业领富先锋户和乡土人才能人户为重点,组织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包村包户,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解决棘手问题,带头助推群众致富,坚持每月进村入户不少于5天,要求以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实施“1122”抓党建促脱贫工程。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带头包抓一个抓党建促脱贫示范村,镇(街道)党政正职分别主抓1个不同类型的抓党建促脱贫产业示范基地;每个镇(街道)建立2个以上“支书领富”项目,至少专项扶持2名以上农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创办新型经济组织。三是打造村级组织示范阵地。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按照“齐抓共建、整合资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明确由全体市委常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市政府党员副市长每人包联一个党建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可学可看、引领作用明显的抓党建促脱贫示范阵地,整体拉升华阴基层党建工作层次和面貌。

  四、建强基层组织堡垒,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

  坚持问题导向,从抓后进村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入手,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发现和培养村级班子坚强力量,推行 “组织引领、党员带动”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助推脱贫攻坚的组织体系。一是储后备,建梯队。注重把返乡务农的高中以上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以及其他先进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体系,采取定人帮带培养、集中培训、跟班挂职、设岗定责等方式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安排参与急难险重任务,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全市共培养村级年轻后备干部300余人,每村后备干部2至3人。二是强措施,抓管理。结合村级工作实际和脱贫攻坚形势需要,围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安排,制定下发《华阴市开展“七个一”提升村级事务管理能力实施方案》,在村级组织全面推行村级社会事务管理“七个一”工作模式(即每天一次民意汇集、每周一次村民议事会、每旬一次公益活动、每月一次理财会、每季度一次绩效考核、每半年一次谈心会、每年一次述职述廉),不断提升农村综合管理能力和自治水平。三是抓后进,补短板。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来抓,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持聚焦“班子软弱涣散”“村级管理混乱”“社会矛盾突出”三类问题,特别是把既贫困又软弱涣散的村作为整顿重点,把巩固整顿成果与推进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采取市级领导结对、乡镇领导包抓、工作组综合指导、乡镇干部包村整顿的方式,一村一策,对症下药,8个软弱涣散村实现了动态清零、升级晋位。

  五、夯实责任强化问责,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

  一是扭紧责任链条。各镇(街道)党委向市委、市政府立下军令状,将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压实。包联干部、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包联单位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脱贫攻坚承诺书,作出养生承诺,倒逼工作落实。二是夯实一线责任。制定出台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绩效管理办法,实行季度督查、半年满意度测评、年终综合考评,分类排出名次,评出优劣,定期通报,对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对不作为、群众不满意的召回调整,对实绩突出的表彰奖励、提拔使用。2016年以来,先后约谈6人次,推荐7人受省市表彰奖励,选拔12名实绩突出的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释放了“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的强烈信号。三是专项考核干部。实施基层党组织党建考核必考精准脱贫工作,重点考核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镇(街道)党委书记述职必述精准脱贫工作,推动“一把手”责任落地;对于精准脱贫工作排名末位镇(街道)实行重点管理,由纪委约谈镇(街道)党委书记,督促整改落实。四是强化监督问责。制定出台《华阴市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方案》,成立了10个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工作。同时,在46个贫困村设立了临时纪检组,督促检查各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脱贫攻坚考核问责办法》《脱贫攻坚责任追究提示卡》,严格问责情形,层层夯实责任。同时,将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市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对未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今年以来,在脱贫攻坚中60余名干部,因弄虚作假、贪污挪用、克扣截留扶贫资金和工作不落实、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受到党政纪处分。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具不完全统计,在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下,目前全市已发展特色业产核桃51000余亩、花椒38000余亩、红提葡萄7000余亩、甜柿子4500余亩、香菊2000余亩、樱桃1000余亩。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华阴市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党建促脱贫的新途径,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