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先进风采 >

市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简要事迹

    发布时间:2014-07-07 09:24    

  1、张六三 蒲城县龙阳镇东王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张六三同志在种植、信息、管理等方面带头转变观念;坚持“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于2000年创建了全省第一个股份制科技示范园,引进“金寿杏”、“雪里红桃”、“食用芦荟”等特色产品;他提出在全村推行“改平面栽培为立体栽培,改土壤栽培为无土栽培”等五改技术,该村先后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立标准日光温室238座、无立柱钢架大棚1800余亩,于201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他倡导以“支部加协会”为载体,每年帮群众销售西瓜1100吨,酥梨520吨,赊销优质农资220万元。2013年东王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万元,是2000年的21.8倍;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4.5%。

  2、仇树忠 富平县宫里镇涧头村党支部书记

  仇树忠担任村干部30多年,始终把发展经济、带民致富作为奋斗目标,使涧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村,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全村发展白灰产业,动员群众兴办白灰窑,带动村上运输业的发展。多年来,涧头村群众浇地、集体开支从不向村民摊收费用,该村上世纪80年代就铺设了全镇第一条通村柏油路,90年代又建起了全镇第一座标准化校舍。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领群众主动关停土法石灰窑。并经过多次考察,已和韩国企业达成协议,计划引进投资2亿元的韩国大型环保企业,落成后将盘活村上的劳动力和车辆资源,使企业利润由18万元增加到30万元,为涧头村长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刘国民 临渭区向阳街道赤水村党支部书记

  2006年,刘国民带着群众代表跑遍周边省、市,找到了适合赤水的栽植品种。他带领3户群众率先试种,亩产收入达到了2万余元。倡导成立了“临渭区赤水大樱桃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参观交流等方式,普及生产管理技术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10余次,还定期邀请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进行现场入园指导,让更多群众掌握栽植技术,发樱桃财。他提议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樱桃发展模式,统一供应苗木、统一联系销售、统一农药使用,实行绿色无公害生产。倡议举办“赤水河畔樱桃采摘活动”,现已举办三届,不仅让市民享受到体验采摘的乐趣,也让赤水群众收益大幅提升。在2014年樱桃采摘节上,农户最高日收入达到2万元,使好吃难栽的樱桃成为群众的“摇钱树”,创出了赤水大樱桃品牌。

  4、刘引娣(女) 大荔县双泉镇北石铁村党支部委员

  2000年,刘引娣带头栽植了10亩冬枣并扣上了冷棚。她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熟练掌握了困扰大荔枣农的盲蝽象和红蜘蛛防治、枣锈病防治、开甲时期方法等冬枣日常田间管理技术,第三年初挂果时亩产值达2万元。目前,她种植大棚冬枣43亩,年经济收入60余万元。2004年春,刘引娣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群众种植冬枣。她免费给困难群众提供优质冬枣树苗5000余株,主动联系信用社解决资金难题,为枣农免费义务培训、现场技术指导。在她的带动下,截至2013年,辐射带动周边3个镇8个村发展冬枣6000余亩,仅冬枣一项就为全村带来经济收益近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3倍。

  5、雷温芳(女) 合阳县黑池镇南连村党支部书记

  雷温芳先后20余次组织群众到大荔、蒲城、山西等地考察学习,引领群众发展高效产业。她说服丈夫拿出多年的积蓄,并四处借贷100多万元,创办了合阳县阳光奶牛养殖小区,带动全村群众发展奶牛360余头。她先后为村上引进了嫁接西瓜栽植技术,实施了奶牛养殖标准化改造工程,新建了黄花菜交易市场,建立了日本甜柿和冬枣示范园。目前,全村已发展黄花菜800余亩、西瓜800余亩、冬枣400余亩、日本甜柿500余亩,特色产业种植已占到全村土地面积的85%以上;全村参与高效产业发展的群众占到了总户数的90%左右;2012、2013连续两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在万元以上,是她上任之初的5倍还多。

  6、刘永生 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卫生室医生

  从医38年来,刘永生始终坚守在乡村卫生工作一线。30年前,荒移村四组的谢家,3兄弟因私制爆竹引起爆炸,老大手炸伤了,老三眼睛炸伤了。刘永生给老大看病,带老三到西安、郑州去看眼睛,费用都是刘永生自己掏。为了让他们有个正当的生活来源,他还帮助谢家承包苹果园、滩地,养猪。谢家老二该到说媳妇的时候了,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把自家的房给了谢家老二,自己一家则搬到村卫生室住,诸如此类的事多不胜举……每逢遇到经济条件差拖欠医疗费的患者,小到块块钱,大到上万元,他从不催要,病人实在掏不起,他就给免了,30多年来,他累计为患者免除医药费20余万元。

  7、耿建民 澄城华元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

  每年教师节慰问教师,在澄城中学设立“华元奖学金”。个人出资资助4名学生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2013年8月,耿建民在澄城、蒲城两地资助贫困大学生20名,累计发放助学金4万余元。面对二华洪灾、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他带领华元人慷慨解囊,捐钱捐物,累计出资40余万元。近5年来,每年出资4万元慰问环卫工人,出资2万元为家乡村民体检。耿建民个人筹集10万元,完善了公司工会的互助基金制度,累计为57名困难职工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并为公司的特殊工种员工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

  8、张小侠(女) 临渭区曙光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1994年开始从事特教工作,1996年自筹资金办起了渭南唯一的一所弱智、聋哑教育特殊学校,专门为家庭困难的弱智、聋哑儿童提供教育帮助。聋哑孩子娟娟吞咽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6岁了还像3岁的小孩,医院无法医治,正规学校不愿意收留,张小侠却收下了她,白天喂饭教发音,晚上搂着睡觉;她义务照顾因家穷上不起学的孩子永亮,把走失老人带回学校管吃管住,照料迷路聋哑人并不辞劳苦送其回家。多年来,多少孩子免费在张小侠的学校上学吃住,多少人得到她的关心,2000年,她成了残疾人,但她依然执著于她的事业,帮助脑瘫孩子吃饭,给山区贫困老人送慰问品,帮助聋哑女孩筹措心脏手术费用。

  9、杨超群(女) 白水县红卉花木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杨超群在下岗创办公司成功后,先后安置就业100余人。她扩大企业规模,带动花农200余人创业致富。她常组织员工去学校、敬老院、村上看望帮助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他们送钱送物,解决生活困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她在企业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捐款4万元,为全县非公企业带了好头。几年来,她累计捐款捐物150余万元。去年,她率先开展了村企联建活动,为北塬镇南鹿角村硬化、绿化道路2公里。北塬镇南鹿角村村民王魏孝,妻子身患癌症,孩子上大学,生活困难。杨超群主动负担起孩子的学费,定期为他家送钱送药,一帮就是4年。

  10、杨百章 合阳县坊镇南渤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秦晋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他出资210万元,硬化了全村所有巷道;看到村里困难户和老人生活艰辛,他主动承担了困难户和7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补贴,他资助30万元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不再吃雨水;他修缮学校,承担了学生和学校的一切开支……这一切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玉树地震,他慷慨解囊,捐款20万元抗震救灾;11名困难学生学费无处着落,他主动资助,帮助完成学业。8年来,他累计捐款、捐物达1200余万元。

  11、李艳玲(女) 渭南市物价局科员

  她曾为特殊学校的孩子包了200多个粽子,使特殊孩子感受到人间真爱。她先后策划组织了“你我都捐十元钱,大爱渭南救鹏飞”活动,为白血病患者梁鹏飞筹集善款6万多元;“一个书包、两颗爱心”爱心书包和玫瑰花义卖活动,为留守儿童募集学习用品2000多件;“妈妈,我想对你说”活动,为敬老院的老人剪指甲、洗脚、送康乃馨;“手牵手共建和谐城,心连心同做文明人”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她为路边卖鞋垫的老人送饭、给钱;默默陪伴自闭症少年,爱心接力干燥综合症女孩,给桥南留守儿童捐书,为青海贫困家庭捐衣服,为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到广场、公园捡烟头、做环保,带动家人、同事、邻居参与公益活动,甚至呼吁远在江苏的同学为商洛的贫困家庭捐助过冬的棉衣。

  12、张顺京 陕西省荣军康复医院伤残军人

  1979年张顺京在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不幸被炮弹炸伤致残,退伍后,他忍受头皮和身体上残留的弹片伤痛,义务担任烈士陵园守陵工作,为逝去的战友守陵,这一干就是34年。近年来,他多方争取资金,先后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20多万元,建起来2000多平方米四层高搁放骨灰的“天福堂”,修整了190座大理石墓碑,建起了60米透视墙。为祭扫者开辟了手植园,种植麦冬绿化陵园。他以陵园为阵地,用先烈的事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义务向祭扫的部队官兵、干部职工、党团员讲述烈士事迹,进行传统教育。同时,他还以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教育、引导、帮助多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

  13、梁启堂 韩城市西庄镇老干党总支部退休教师

  作为51年党龄的老党员,梁启堂从2009年7月起,每天上交1元钱党费,每年多向组织上交200多元党费。他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村基础设施建设、村老年协会活动、汶川地震捐款上。他在自家门前砖墙上自制了一块“水泥黑板”,十几年来,坚持为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义务充当“邮递员”,全村各种报刊和信件、邮包等,集中送到他家,他一一给大家送去。村内修路、建活动广场、医疗室,他每天义务帮忙,传砖递瓦。村委会建成后,他义务在周围栽树绿化,管理村图书室、档案。他每到下雪坚持打扫村内一条陡坡,便于大家通行,第一时间帮助遇上红白喜事的家庭,定期看望关心80多岁一人独住的张梅芳老人。

  14、田芳侠(女) 富平县城关镇宝塔社区退休职工

  田芳侠主动加入社区党员义工队伍,全力为社区服务,通过写黑板报、入户走访等形式,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增强党员的在党意识,积极做好入党对象的教育培养,先后发展了13名新党员,使社区党支部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面对社区工作,无论是户籍整理、低保审核、退休年检、高龄补贴发放等等,她总是冲在前、奋力干。工作之余,她坚持常年奔波于社区大街小巷,主动照顾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张爱芹,为下岗职工田宁找到合适岗位,协调解决邻里矛盾,她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活雷锋”!

  15、段金凤(女) 白水县雷牙镇南张村图书管理员

  自幼爱学习、爱读书的段金凤自告奋勇地担任图书管理员。隆冬时节,屋内也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段金凤老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寒冷的屋子,一本书一本书逐个编号,然后又一本一本盖章、分类、上架。老人经常一干就是一天。“农家书屋”开放后,只要家中无事,她都坚守在书屋,农闲时借阅人比较多,只要有人借书还书,她都随叫随到。由于村上图书室条件有限,她不得不经常性地把一本本图书搬出来通风、晾晒,对村上爱好读书行动不便的老人,她就抽空送书上门,等他们看完后就再送几本新的过去,同时把看完的书拿回来,不厌其烦。

  16、王录俊 临渭区果菜局副局长、临渭区葡萄研究所所长

  创新了葡萄栽培“Y”型架、“三带”整枝架型和果树周年管理“傻瓜技术”,引进推广了配方施肥、标准化修剪、葡萄控产提质增效、葡萄设施避雨栽培等关键技术20余项,解决了农民文化层次低、技术难以落实到位的问题;他主持制定了《红地球葡萄栽培标准综合体》,举办葡萄实用技术培训会达300余场次,培训出300余名葡萄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他先后协助见庄、梁张等村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闯市场,避免了果品销售中的恶性竞争行为。他负责规划筹建临渭区渭北葡萄产业园及园区葡萄栽植管理等技术工作,引进名优观光葡萄品种200多个,建成葡萄观光博览示范园1000亩,现代化观光温室大棚葡萄3000平方米,葡萄设施避雨栽培示范园1500余亩,葡萄长廊1万米,良种葡萄苗木繁育圃100亩,为全区葡萄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17、田江寿 富平县老庙镇峪岭漫町九年制学校教师

  1981年蒲城师范毕业的田江寿,背着铺盖,步行来到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山区学校,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窑洞,吃的是窖水,晚上点着煤油灯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每逢周末补课,只能挖些野菜,随便煮一下就着冷馍下咽,冬季用白开水泡馍吃,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一干就是30多年。2006年3月被确诊为食管癌,术后3个月,不顾家人的反对,又走上了工作岗位。2012年12月一次晚自习后,突然累倒在办公室门口,全身僵硬,人事不省,经诊断为老年间歇性脑梗,病情略有好转,便偷着到学校继续工作。田江寿很注重家访,好几次骑车险些滑下山坡,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在他精心培育下,2000多个孩子走出了大山,实现了人生梦想。

  18、王孝贤 渭南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党支部书记

  在国道310渭南城区过境一级公路和关中环线建设中,他放弃节假日,先后制定了工程管理“六套”办法和各类台账,推行“五化”管理,开展“四比”劳动竞赛活动,做到向“管理”要“效益”;为确保渭河大桥施工质量,他吃住在工地,对原材料亲自抽查,每次夜间灌桩他都在场,有时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在每片箱梁的内膜拆完后他都亲自检查,梁内温度高达40多度,并且湿蒸,每次出来衣服全都湿透了;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环节从严把关,对出现的问题,他通过咨询专家,查找资料,最终成功地完成施工任务;2013年3月,他在国道108渭南至大荔一级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检查过程中不幸双腿骨折,他仍想着工地的工程进度,对存在问题一一解决。

  19、宋科 渭南市东雷抽黄灌溉工程管理局行政办后勤党支部书记、行政办公室副主任

  宋科身患喉癌,但他热爱事业痴心不改。他克服病痛折磨,为迎接水利部来灌区调研,促进灌区事业走出困境,起草了6000多字的灌区情况反映材料。2010年8月,他喉癌复发,此时,省水利厅决定9月份在东雷抽黄召开全省大中型灌区项目建设现场会。这是灌区争取大项目支持的难得机遇,为此,宋科同志对所有人隐瞒了病情,毅然投入工作,以超常的毅力和勇气完成了大会交流材料的起草工作,精心设计了会议展板,撰写了晚会演出串词及参观线路的民俗介绍,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总投资达6亿多元的大型泵站改造项目落户灌区作出了贡献。

  20、高红梅(女) 临渭区人民街道锅炉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多年来她把社区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张孟书外出打工时不幸摔成重伤,老板付了住院费就不见踪影,她多方联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地老板最终答应承担6万多元的医疗费。创卫进入攻坚阶段时,她带领社区干部、辖区党员及居民300多人参加义务劳动,刷新树木、铲除野广告、清扫各个角落的垃圾,一遍又一遍检查督促,每天工作到深夜。她不顾外界威胁,积极协调各方解决因物业私自更换电表引起的群体上访。她发动社区党员组成“党员义工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看望困难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主动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给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21、王治钧 白水县残疾人服务社主任

  每天王治钧总是第一个到单位,将办公室和单位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干净整洁的环境表示对残疾人的尊重。对于前来办事的残疾人,他总是热情相迎,认真地听取对方的倾诉,尽量为其提供方便。王治钧对服务对象充满感情,对工作充满热情。从2004年起连续8年县上举办的助残日活动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布置会场、统筹协调、联络宣传。2011年,他胆结石发作,痛得不能作声,但他仍坚持在一线工作。残疾人李俊涛肢体重度残疾,生活困窘。王治钧得知后,为他购买了两头能繁育的母猪,帮助他走上养殖脱贫之路。他建立了残疾人流动帮扶长效机制,先后为其他7个镇29户特困残疾人提供猪崽30余头,布尔山羊30余头。

  22、张清禄 渭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

  他带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广泛吸取最新的医疗知识,积极开展新业务,把“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科室工作的每个环节。率先在医院门诊窗口开展医疗咨询服务,在医院急诊科设立24小时绿色通道,推出六项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改善门诊检查环境和住院化验环境,建立最方便患者的服务流程,使得患者用药治疗前常规检查时间由1小时降为半小时,生化、免疫由原来的8小时降为5小时,微生物学及特殊项目检查由原来7天降至现在3天。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虽然增加了科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带来的却是病人的无限受益。

  23、史友明 渭南市种子管理站高级农艺师

  史友明主持完成的“拱棚瓜菜高效益栽培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及“设施蔬菜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技术措施与综合应用”等研究工作,分别获得渭南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协作完成的 “优质高效无公害西瓜栽培技术推广”、 “番茄抗病抗逆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8个项目,先后获得部、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合作撰写出版了《蔬菜通论》、《水果蔬菜花卉气调贮藏及采后技术》等部专著。近多年,他在各地讲授设施瓜菜优质丰产技术上千场次,在省、市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为农民在线咨询、专题讲座300多场次,接听咨询电话6000多人次,满足了广大菜农的需要。遇到自然灾害,蔬菜生产问题严重,他总是冲在第一线,指导抗灾救灾,挽回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24、李宁 渭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

  从警十多年来,他冲锋在前,屡破大要案,先后参与侦破“二华系列强奸杀人案件”、“开发区王谦被杀案”、潼关冯永强、蒲城张舍郎、郭向阳黑社会性质组织案、“2013·8·5”高速公路系列抢劫敲诈案等百余起大要案件。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线索摸排,还是缉捕罪犯,他都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年来,他睿智果敢,善于钻研,兢兢业业的作风和精湛的业务技能受到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赞扬,是近年来我市公安系统涌现出的一名优秀人民警察。

  25、张丰延 渭南供电公司工程公司配网管理工程师

  张丰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岗位,顶着三四十度的高温在烈日下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为了工程质量挑灯夜战,翻阅各种图纸资料,高达317天的年出差率使得他舍弃了太多,2008年抗冰抢险、抗震救灾期间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彻夜工作在电力保障第一线;认真的他,会因电杆扎的是否牢固、耗材使用是否合理、工程质量与效率是否得到双保证的问题与同事斤斤计较、争论不休。“包西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五十多项优秀变电站配网建设工程项目,都饱含着他的无数心血。

  26、荆永刚 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铸钢车间炉长 

  他从事着普通而单调的工作——补炉、续料、吹氧、测炉温、辨成分……30个春秋就这样悄然而逝,但他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千万元的效益。1984年,刚从部队复员的荆永刚一上班就琢磨炼钢技术,无论多苦多累,总是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汲取知识,把冶炼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只要与炼钢有关他都不放过。在电炉出现故障的危难之际,荆永刚毫不犹豫地用浇过水的毛巾围在脸上,冒着1600℃的高温,把和好的镁砂用铁锹抛洒到故障位置,工作服袖子烤着了、衣襟烤焦了,他就让人再浇上水;脸和手烤出了许多水泡,他就淋点凉水。经过20多分钟的战斗,炉衬补好了,而荆永刚却被烤得晕倒在炉旁。

  27、刘双世 澄合实业有限公司中心社区机关小区副科长

  他工作是管道维修,肩负着上万人的居民小区和8个公共区域的供水、排水和暖气管道的维修工作,面积25万多平方米,大小阀门上万个,污水井、化粪池检查井200多个。人少、活多,上班时间有点,干活时间没点,加班延点是家常便饭。但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一旦出现情况,他就会立即赶到现场。夏天化粪池堵了,他忍着臭气扑鼻,令人作呕的气味,义无反顾地下到化粪池里进行疏通;数九寒天,抢修管道,被溅的浑身是水,打着哆嗦在冰冷的地沟里焊接管道;遇到狭窄的地沟,又被“猴子捞月亮”似的吊着倒挂到地沟里进行焊接。像这样的抢修工作,一共参与了多少次,他已经记不清了,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奉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管道维修事业。

  28、温富斌 渭南高新区综治信访办主任

  温富斌接手的信访案件大到涉及群众利益的征地拆迁纠纷、上百万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小到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夫妻婆媳之间的家庭矛盾,都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面对情绪激动的缠访户一拳打在他的胸口、将矿泉水从他头上浇下、当场撕毁他手中的信访登记本、无理的谩骂……温富斌一如往常地耐心劝解、解释政策。他以自己人格魅力使许多缠访、闹访户最终息访,维护了一方稳定。他妥善解决村级换届选举、群众饮水用电等各类信访案件180余起,接待来访群众2000余人次。

  29、关斌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关斌主持汽车专业建设,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厚的实践经验,构建了汽车专业教学体系,填补了学院工科专业的空白。主持建设了8个专业实训室,6个校外实训基地,编写实训教材3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先后承担3个年级4个班的11门课程教学,为我市汽车行业培养了一批急需人才。开展技术创新,自己动手制作、维修教学设备,为学院节约资金10万余元。指导学生参加陕西省汽车专业技能大赛,先后获得一等奖、三等奖。他积极与企业合作技术攻关,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为市交通局培训机动车维修人员600余人次;为解放军总装备部渭南某基地进行汽车电控系统培训;带领学生义务开展车辆维护维修服务年均百余辆次。他承担教研项目3个,发表论文12篇。

  30、温妍(女) 大荔县安仁敬老院院长

  温妍刚进敬老院时,接管了一位叫龚星星的瘫痪老人,老人的吃喝拉撒全由她照料,她不怕脏不怕累,服侍老人整整3年,直到老人含笑九泉;赵苏均瘫痪在床十几年,被医生“判决”活不了3个月,在温妍的精心照顾下,他奇迹般的活了3年;伺候老人,受苦受累是其次,难的是适应老人怪僻、乖戾的脾性,为此她受了不少委屈,但她擦干眼泪,该干还继续干。任职到现在,她先后照顾老人400多名,为300多位养老送终。为改善老人们的居住条件,建成卧卫一体的单元房两座,新建1000平方米老年公寓一座。30多年来,她每天为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喂吃喂喝、洗澡擦身、抠屎倒尿,温妍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

  31、李育建 华县华州镇大街社区主任

  李育建以身作则,带头履职,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中,组织280余名党员志愿者组成17个服务队开展活动90多场次,帮扶群众4000余人次。在他心里,居民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不论事情多难也要干成办好。在三门巷小区改造工程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拿出2万元积蓄带头捐资,共筹资26万元,硬化道路1300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450米,改造线路630米,彻底改变了居民出行难、排污难、用电难问题。在摸排的基础上为社区2800户困难群众建立档案、制定帮扶措施,先后调解矛盾纠纷800余起,解决困难8900余件,组织活动200余场次,被社区居民连续两届推选为华州镇人大代表。他带头组建了“老年人艺术团”、“老年书法协会”,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32、党学民 华阴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党学民同志退休后义务为全市党员干部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受教育群众达万人以上。他重视深入基层,一辆自行车伴随了他近30年,华阴的川塬大地到处都洒下了他搞调研、搞服务的汗水,村庄农舍到处都留下了他送政策、送技术的脚印。他曾多次应邀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我省数十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作素质教育报告。退出领导岗位后,为全市党员干部作报告及讲党课110多场。其中在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已应邀为我市党政机关、双管单位、镇办、事企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义务作报告60多场。

  33、孙香芝(女) 华阴市华福园社区党支部书记

  孙香芝已经70多岁了,但依然心系社区居民。社区有个80多岁的居民患有脑萎缩,发病时只认孙香芝,家人无奈给送到了她家,她给老人喂药、做饭,直到病情好转才送回家。社区居民关宝的妻子,因长期有病,欠下不少债务,家境窘迫,3个孩子都在上学,她号召社区居民为其家庭捐款,共计捐款6000余元。社区居民张映侠的公公在为儿子送饭的路上,不慎摔倒死亡,相隔两天患白血病的丈夫相继死亡,她找到民政局领导为父子二人免去了火葬费,联系其丈夫原单位为其报销了4万多元的医疗费,并向太华路街道办申请临时救助了5000元。

  34、雷振民 渭南市科协副调研员、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雷振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党员的人格魅力。近6年来,他牺牲了几乎所有周末,跑遍了临渭区东西两塬的大部分小学,建起6个流动图书室,为25名学生落实了资助,使他们得以继续学习。在他的发起带动下,肾癌患者马梦超获得了30余万元的爱心捐助;白血病患者小金子在生命垂危之际拿到了救命的血小板和救助款;干燥综合症患者张莎莎由爱心人士接力送药29次,能够站立并借助拐杖行走,在村里开起一家小商店,重新焕发生活的勇气;为贫困孤儿马欢落实了5年的生活补助,以潼关县中考第9名的成绩考入瑞泉火箭班就读……他针对留守儿童、特殊儿童组织各类陪伴活动,解决了孩子们洗澡、取暖、洗衣、阅读、餐具等困难,常年为留守儿童、特殊儿童摄影,免费冲印照片,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

  35、刘树茂 蒲城县老青年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刘树茂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受到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退休后,他继续关注青少年教育工作,亲自带领老青协,开展了对原三合乡留守儿童现状、城乡独生子女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罕井镇农家书屋等四个调查,其调研报告均被国家级有关报刊刊载。他先后组织编撰了《情系红领巾》、《蒲城英烈名人故事集》等书籍。主动和市县有关部门联系,解决村上吃水难问题,个人出资1万余元,引水入户,受到群众拥戴并为其树碑立传。他先后深入原三合乡询访留守儿童240户达395人,组织倡导为中小学学生捐书3000余册,约7万余元。作为会长,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组织老年志愿者221人为社会做好事3216件。

  36、张忙来 澄城县交道镇南社村老青年工作者协会会长、关工委主任

  17年来,张忙来坚持每年在村上组织开展“好媳妇”、“创业模范”等评选活动,他多方争取资金50余万元,在村上建立图书室、活动室、农民技术学校等,组织举办各类文艺汇演60余场次,法制讲座70余期;他带头募捐筹集10万余元,设立了“张耀明教育基金会”,用于奖励帮助村上贫困学生,先后帮助100余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2012年他创办了交道镇留守儿童之家,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便利,目前,已接纳留守儿童160余名;连续17年组织开展青少年假期空当教育活动,通过邀请名师授课、书法培训、召开家长孩子交流座谈会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他带头在全村组织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植树造林、建设生态环境”活动,带领村民经过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全村1300多亩沟坡地的绿化工作,栽植花椒、梨枣、柿子等各类苗木30多万株,被县政府誉为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