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加强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11-04 10:24    

  蒲城县辖17个镇,辖区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人口77.6万,其中城镇人口约21.4万。现有8个城镇社区,分别为城关镇古镇社区、北关社区、达仁社区、关帝社区、东街社区、西府社区,罕井镇罕井社区和孙镇东陈社区。社区党组织8个,其中党总支6个,党支部2个,社区党员1160名,实现了党的工作在社区的全覆盖。近年来,蒲城县社区党建工作以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为抓手,按照整合资源、配强班子、健全机制、创新载体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确保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断合理、办公经费和待遇逐步落实、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得以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工作形成合力。县委、县政府对社区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在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委会上对社区“三有一化”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详细听取了有关单位的情况汇报,还就此项工作下发了会议纪要,要求按照省市要求尽快予以落实。一年来,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城镇社区“三有一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县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等4个指导性文件。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经武同志带领县财政局、民政局、组织部等相关人员和3个镇党委书记,深入8个社区,走访调研,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县民政局积极协同镇党委对各社区工作人员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做好核编定岗等前期准备工作。财政局专人负责,确保年初预算和年终落实。全县初步形成了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培训,确保整体队伍素质。县委组织部把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纳入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社区间交流参观、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不断加大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每年至少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培训2-3次。2010年至今,县委组织部和各镇先后组织14名社区主要干部到西安等地参观学习,其中3名社区工作人员还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班,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三是注重调研,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为了合理下达社区分年度达标任务,从组织、财政、民政部门抽调了5名业务骨干组成联合工作组,采取查表册、看阵地、听汇报等方法,对全县社区现状和“三有一化”进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全县社区建设的整体情况。通过对摸底排查情况的综合分析,针对各社区“三有一化”建设的现状和查摆出的问题,各部门通力合作,共谋对策,与社区所在镇党委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充分征求各社区负责人的意见,确定了有较强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分年度达标方案。在全县组织开展了社区“评星晋级,科学发展”活动,各社区党组织对照考核标准,对各自工作进行了逐项自查和民主测评,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分别组织进行了检验考核、星级评定。2010年,东陈社区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2011年,达仁社区被评为五星级社区,古镇社区、关帝社区和东陈社区均被评为四星级社区,全县2011年度社区“三有一化”建设达标任务全面完成。
  四是多策并举,确保工作经费落实。多年来,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一直采取“一事一议、费随事转”原则进行,在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驻区单位多方支持的同时,还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来弥补社区工作经费的不足。县委组织部为全县8个社区订阅了陕西日报、渭南日报、《社区党建》等资料,还每年从县管党费中拿出三至四万元,用于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开展党建活动补助,先后为6个社区协调解决社区办公设备,大大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伴随着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报酬纳入财政预算,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经费保障机制得以健全,保证了社区工作的必要支出,增强了社区的工作实力。
  五是整合资源,构建社区党建区域化工作格局。以组织开展“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月”活动为契机,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将基层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楼院上、志愿者服务队伍上和“两新”组织上(城关商会、华威商贸),进一步整合了基层组织资源,延伸了社区党建工作触角;以组织开展“四联”主题党建活动为抓手,按照“量力而行、协商自愿”的原则,以党员教育、平安建设、扶贫帮困、城市创卫、科普宣传等为活动内容,由机关党组织一对一包联社区党组织,帮助其解决在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些驻区单位(农业局、财政局、文化馆等)的健身场所还向社区党员群众免费开放,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以组织开展“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为载体,在社区党员中推行党员情况登记卡、服务承诺卡、活动登记卡、征求意见卡“四卡”跟踪管理制度,了解和掌握社区党员中具备的人力、政策和社会等各方资源,帮助社区党员群众学习政策、掌握信息、开展交流,做到了“党建联抓、设施联建、卫生联管、和谐共创”, 拓宽和丰富了基层党建工作内涵。以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已初具雏形。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社区因自身条件和经费限制,硬件建设跟不上,办公设备陈旧、办公场所和室外活动场所面积不足。
  二是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与社区党建新形势存在差距。城关镇的6个社区承担着户口、计生、卫生、社会保障等多项工作,现有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偏低,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还兼任村上职务,不能全身心投入社区工作。
  三是由于现行社区党组织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一些社区党组织与驻地单位党组织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社区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发挥不够。
  四是社区很多工作依附于村上开展,部分工作和人员都有交叉,如果社区工作人员待遇较大幅度提高,有可能引起部分村干部的心理不平衡和其他不稳定因素。
  三、对策建议
  一是健全社区工作者选配机制。按照“民主选举为核心、组织调配为补充、社会招聘为拓展”的社区工作者选配思路,不断完善选配机制,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一把手”和专职党务工作者。根据目前全县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我们将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与村“两委会”换届统筹谋划、同步安排。目前已经筹划从往届大学生村官中,选拔6名工作能力较强、对社区工作充满热情的大学生,补充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改善现有年龄结构和整体素质。
  二是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通过组织引导社区引入社会服务资源,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网点,探索在社区实行以低偿服务为主、无偿和有偿服务相辅的新途径,逐渐形成财政拨付经费和社区自筹经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模式,强化社区自身造血功能。例如,在社区开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咨询机构,带动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立社区家政服务公司,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平台等。在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的同时,增加社区收入,补充社区经费。
  三是完善社区党建区域化协调机制。成立由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社区所在党委和驻社区单位等组成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将社区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建设体系;同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安排社区工作、研究解决社区问题,确保社区党建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社区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制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各系统、各单位在评选先进单位和个人时,注意听取社区意见,各级党组织在“七一”表彰、走访慰问活动中,把社区工作考虑在内。通过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充分整合社区党建工作资源,形成区域一体化的领导机构,打造共驻共建、互利双赢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四是完善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责任机制。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社区党建工作年度考核情况与所在镇党委、包联部门考核挂钩,与所在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提拔使用和奖惩挂钩。完善和落实县委常委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工作落实。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镇、社区具体落实,分工明确,上下联动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确保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