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血流成平等路 白骨筑成自由花---白振江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
(1906-1929)
白振江,又名白一杰,1906年生,陕西临潼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中共隐蔽战线上的地下尖兵。他曾参与领导渭北地区学生和农民运动,并受党的委派,深入敌营,策动麟游起义,阳新、大冶兵变,战斗到最后一刻,英勇牺牲。一缕忠魂报家国,一腔热血洒天地,白振江用他的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感人心弦的英雄赞歌。
品学兼优新青年 慷慨激昂斥军阀
白振江的父亲白宪志自小习武,是闻名乡里的拳师,在西安创办武馆,与喜爱武术的少年胡景翼一见如故,结为莫逆。白宪志跟随胡景翼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一直在胡景翼部下任训练教官,后在推翻帝制的革命战斗中不幸牺牲。白振江一直随父亲在军营中生活,父亲牺牲后,白振江和年幼的弟弟白充江(又名白浪滔、王恒治)由胡景翼部队抚养。
1918年陕西靖国军进驻富平县庄里镇,总指挥胡景翼将军怀着对阵亡将士的感念之情,将20多名烈士遗孤集中起来,请来老师,为他们授课,全部费用由靖国军军费开支,让这些孩子有了读书学习、接受教育的机会。1920年7月,胡景翼将军在原靖国军阵亡将士子女学校的基础之上,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为阵亡将士遗孤所建的革命名校——富平县立诚学校,孙中山为其题写校名“立诚公学”,廖仲恺、于右任等先后担任校董。
1925年春,立诚学校新聘教员严木三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向学生推荐各种进步书刊。白振江从小深受胡景翼将军及父亲爱国主义思想影响,革命的种子已经在他年幼的身体里初绽萌芽,很快他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熏陶,并立志报国、决心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变革中国社会而努力。在学校里积极配合严木三老师宣传革命思想,筹划成立中共富平县党团组织。白振江办事果敢,行动力强,且擅长演讲,他对“三民”主义的优缺点剖析鞭辟入里,演讲扣人心弦,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学生的革命热情。
由于白振江思想先进,品学兼优,加之是学校里有名的活跃分子,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推崇和衷心拥护,并在校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陕西省一中学生与军阀吴新田军队发生冲突,各校开始成立学生会声援,白振江被同学们推选为立诚学校学生会会长,并被吸收为渭北青年社社员,担任立诚青年社社长,是学校新青年的代表人物,他代表富平出席了陕西省学生联合会,他在会上慷慨激昂,痛斥卖国军阀祸国殃民的罪行,使许多青少年深受感染和鼓舞,纷纷投身爱国主义运动。
同学少年共携手 踏上革命新征程
1926年春,白振江、白充江在立诚中学结识了习仲勋,并成为他学生革命生涯里的挚友和亲密战友。这年,不到13岁的习仲勋以优异成绩考入立诚学校,成为校方少数供给的公费生之一。习仲勋少年有志、勇敢无畏,入学不久即加入了立诚青年社,随后加入了共青团,在严木三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成员。严老师把白振江、白充江等学生当孩子、当学生、当战友,引领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培养他们成为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
为了唤醒更多民众参与民族救亡爱国主义运动,习仲勋、白振江等人组织学生在学校编排了《北伐》等许多特色活报剧,由文笔好的习仲勋撰写小剧本,并走向街头进行表演,他们还联合当地开明士绅、民团和群众共同发起驱逐反动军阀麻振武势力的运动,以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学生和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面对国民党当局血腥镇压学生运动时,白振江、习仲勋慷慨而作“赤血流成平等路,白骨筑成自由花。”以筑就一个新社会成为他们践行革命的励志铭。是年3月,鉴于白振江的良好表现,在严木三老师的介绍下,党组织批准他在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26年9月出任共青团富平特别支部书记。
1926年5月,富平党团特别支部书记严木三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白振江、习仲勋、胡景铎、宋文梅、白充江、董子平等党、团员进步学生,经常有组织地到庄里北边的董家庄、景家窑、三条沟等地向农民宣传演讲,灌输革命思想,号召农民抗粮抗捐,反对土豪劣绅。一次,他们组织了100多名进步学生发动农民集会,对庄里镇经常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张积德进行批斗,并举行游行了示威。习仲勋、白振江带领部分学生和农民刘维汉等人砸碎了张积德家大门上的金字匾,帮助受害农民联名告状,迫使当局关押了张积德,清算出四百大洋赃款,交由立诚学校充作办学经费。此次斗争也拉开了富平农民运动的序幕。
1926年秋,愈演愈烈的革命斗争形势,引起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惊慌和仇视,立诚学校提前解聘了革命领头人严木三。是年冬,白振江、宋光龙、习仲勋等党团骨干成员,根据党组织指示,发动了驱逐校长郗敬斋的学潮活动,领导学生从清查学校账目入手,揭露郗敬斋的种种劣迹,迫使其辞职离校。鉴于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学生党员白振江、宋光龙,团员习仲勋等许多进步学生的身份已经暴露,因此党组织决定让白振江、习仲勋等学生离开立诚学校,习仲勋、董子平等跟随严木三老师转学到富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白振江、宋光龙、白充江则被派到周边乡镇,与严木三、韩崇正、乔国桢开始从事农运工作。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渭北农民协会规模最大时有数万人,各地农协党员领导农民开展“五抗”和罢耕“交农”斗争,深受当地穷苦百姓的欢迎。
白色恐怖无所惧 起义虽败鼓斗志
1927年1月24日,白振江与韩崇正、严木三、宋光龙共同代表富平出席了省委党部渭北区农民办事处在三原召开的农运人员及各团体联席会议,交流了武字区及富平等地建立农民协会的经验。会后白振江被党组织派到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当时,史可轩任校长,邓希贤(邓小平)任政治部主任,许权中任总队长,该校当时被誉为“西北黄埔”,白振江在校改名为白一杰,任学校党小组组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清共”。同年7月14日,校长史可轩根据党组织指示,率领白振江等部分党员学生向渭北开进,29日,史可轩转战富平美原镇时,被反动军阀田春生暗杀。史可轩牺牲后,白振江转到甄寿珊部教导队队长、共产党员王泰吉处任教导队分队长。
1928年春,白色恐怖笼罩三秦大地。国民党甄寿珊师奉命去宝鸡陇县吴山围剿王友邦股匪途中,将教导团移驻家乡麟游县城。4月初,时任该师教导团三营营长的王泰吉及共产党员白振江根据陕西省委指示,决定当晚举行起义,北上与刘志丹部会合,途中起义部队遭到国民党反动武装的阻击而失败,部队被打散,随后王泰吉和白振江奉党组织指示参加了渭华起义,最终起义也以失败告终。后来,王泰吉、白振江被国民党到处行文缉拿,两人连夜渡渭河、出潼关,后抵南京。因遭密探追踪,白振江与王泰吉商议分开行动,王泰吉返回陕西继续与刘志丹汇合,白振江去上海、九江向中央汇报麟游、渭华起义经过。
麟游起义和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打响了共产党人在西府和关中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沉重地打击了西北反动统治阶级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斗志和共产党人开展武装斗争的信心,为共产党人组织武装起义和兵变提供了经验,培养了政治、军事干部,为以后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潜入敌营策起义 铁血丹心铸忠魂
1928年底,白振江受中央军委指派,在隐蔽战线中共南京地下党负责人冷少农(化名许必钧)同志领导下,担任敌军兵营策反主任,负责全国兵变工作。
冷少农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及中共两广区委担任周恩来的秘书,因其与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曾是同乡和师生(贵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关系,遵照中央指示,被周恩来秘密派遣到何应钦身边潜伏,并获取何应钦的信任,在何应钦身边做秘书工作。
冷少农与白振江 1929年2月16日在南京合影
1929年秋,时任何应钦军政部少校秘书的冷少农截取到绝密情报,得知蒋介石准备指派岳维峻部独立十五旅开赴湖北阳新、大冶一带围剿工农红军。因岳维峻部下大都是爱国将领胡景翼的旧部、白振江父亲生前训练过的陕西籍老兵,都怀有一颗爱国之心,对围剿共产党非常排斥。时任中央军委负责人的周恩来在白振江汇报麟游、渭华起义时已掌握到岳维峻部的情况,根据冷少农提供的绝密情报,中央认真研究分析,审时度势,指示冷少农秘密派遣白振江前往湖北负责策反岳维峻部起义,让其利用从小在该军营成长生活的优势,秘密做通基层士兵思想工作,再由中央统筹指挥红五军和中共地方党组织共同配合起义。
白振江按照中央指示,打入十五旅二团,他在每个连队安插几位自己的同志,每位同志以兄弟团或同乡会的形式再秘密发展十位同志,以此扩大组织。为方便开展士兵的争取工作,他放弃一连排长职务,到四班去当班长,他抓住士兵严冬没有棉衣,一连几个月不发军饷,而黄埔生出身的军官又任意欺辱士兵和下级军官等的不满情绪,利用放哨、外出、逛街、休息、吃饭、问家常、代写书信、代请医生等机会去接近士兵,使一些基层士兵感受到温暖,思想也逐渐受到启发,逐渐倾向到共产党这边来。
1929年12月,白振江向中央汇报已经做好了士兵群众起义思想工作,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白振江与李灿、何长工带领的红五军第五纵队和湖北省委地方党组织与地下党员程子华、王愚的配合下,发动了震惊全国的“阳新、大冶兵变”。12月14日,因驻大冶的二营士兵天黑不小心碰响了器皿,惊动了哨兵,发生了战斗,二营不得已提前行动并撤离出城躲在山上等待与红军汇合,引起敌军警觉。12月15日深夜,在白振江的带领下,二团一营一、二连的士兵正式举行兵暴。由于阳新县城三面环水,兵营紧靠城墙与南面河湖,起义部队必须沿城墙向北突围。此时,国民党增援军队开始围攻起义部队,为确保起义部队安全冲出县城,白振江率领手枪队断后掩护。巷战中,白振江不幸被子弹击中,壮烈牺牲,起义部队由其他共产党员带领迅速撤离县城,由赤卫队员带路,在阳新县大凤区的太平洋塘与红五纵队胜利会合。兵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30年5月6日,何长工在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第一次代表大会时,代表红军第八军作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白振江同志,说他是一位很忠实的共产党员,很有计划的实行兵变,打了连部打营部,再打县警队,火烧县署、保卫团、党部,为起义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缕忠魂报家国 革命英魂永不朽
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向白振江亲属颁发《光荣纪念证》
因阳新、大冶起义的成功,国民党当局万分恼怒,在起义领导人白振江牺牲后,又将其头颅砍下悬挂阳新城墙上示众,以震慑其他国民党官兵和共产党人。因岳维峻领导的独立十五旅很多官兵都了解白振江的家庭情况,白振江牺牲后不久,中共党组织为保护他在陕西原籍的亲人,派专人赴陕西临潼风王沟村通知他的弟弟白充江和母亲紧急转移,其弟白充江从此更名为白浪滔。
独立十五旅在阳新、大冶兵变事件在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大革命失败后,我党贯彻“八七”会议精神,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进入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时期。这就是大冶兵变的时代背景。当时,红军根据地多处受到“围剿”,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组织活动被迫转入“地下”,中央连续发文指导全国以策反敌军兵变的模式发展壮大革命队伍,但因缺少中央统一指挥和起义部队的群众基础,各地兵变均以失败告终。在这种白色恐怖猖狂,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期的时刻,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派遣兵变经验丰富的白振江,潜入敌营,深入基层一线联络党组织发动士兵,协调根据地的红军和地方党组织积极配合统一作战的阳新、大冶兵变,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既扩编了红军队伍,加强了红军实力,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革命斗志。
1930年6 月19日,中共中央为总结历次兵暴的经验 教训,特发出《中央特别通告—关于组织兵士暴动问题》的机密文件,《通告》中指出全国各地兵变的缺点和教训,强调兵变的同时爆发及保密性,坚持以中央正确领导,发动兵士群众为指导的方针,并以白振江所在的一连以兄弟团同乡会的策反模式做范例,肯定了“独立十五旅在阳新大冶兵变的著名事件”是“模范式的兵变”。此后,该兵变模式在全国推广。1931年,与白振江共同参加该兵变的周凯同志回到陕西省担任指导各地兵变的巡视员,在习仲勋领导“两当兵变”时,习仲勋告诉周凯,白振江是他亲密的学长、一起组织学运和农民运动的战友,周凯将白振江在湖北组织“阳新、大冶兵变”中的工作方法和牺牲经过一一讲诉给习仲勋。
白振江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赤血流成平等路,白骨筑成自由花”的革命忠贞信仰。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后来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接续奋斗。他的弟弟白浪滔沿着哥哥的足迹继续革命,在马栏他与习仲勋同志并肩作战,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在陕西地下战线上递送情报,护送革命领导人进出边区,在建国初期公安战线上,他组建陕西耀县和蓝田县公安组织,领导剿匪反霸斗争,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此后他奉调入京,为党的事业奉献奋斗了一生,完成了哥哥未能完成的革命夙愿。
1956年3月、6月习仲勋同志向陕西省民政厅写的证明信
新中国成立后,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与任璞、董子平等同志书面证明,陕西省民政厅追认白振江同志为“革命烈士”。国家为表彰白振江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发了毛泽东主席签名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并给予白振江烈士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荣誉。
注:以上内容参考《习仲勋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陕西省组织史资料》(1924.6-1989.12)、《红色富平》、《中国共产党黄石历史》、《大冶兵暴》、《中央特别通告—关于组织兵士暴动问题》(1930.6.19)、《全国苏维埃区域第一次代表大会—红军第八军何长工报告摘录(1930.5.6)》、《从中国革命史的大背景考察“大冶兵暴”的历史功绩》等资料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