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三方融合”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新活力

信息来源:白水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吕卓  发布时间:2021-08-24 08:59    

白水县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大聚合强党建行动”号召,以构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建共同体”促进基层党建“大融合”为主线,聚焦安置点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通过“三方融合”不断整合优化扶贫资源,努力打造社区“一呼百应、渭您服务”党建品牌。

加强党建引领,推动组织融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入住、管理的始终,坚持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多角度全方位抓实抓细安置点管理服务。一是主动打破街镇行政区划壁垒,运用“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与县、镇、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召集民政、人社、教育、卫健等36家县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党组织成立1个党建联盟,共同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二是探索“党建+搬迁群众”的安置点管理服务新模式,以“镇党委+社区党总支+安置点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架构,组织社区“两委”干部和有组织服务能力、热心公共服务的搬迁群众等31名党员担任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网格员。三是指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业主委员会,推选党性觉悟高、服务意识强的党员群众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综合实力强、社会口碑好、管理能力优的物业公司入驻安置点,开展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鼓励物业公司从搬迁群众中招聘门卫及保洁人员,落实“就地选才、家门就业”目标。

完善公共服务,推动生活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共同体”凝心聚力的关键作用,通过推行“多元解纷、结对共建、志愿服务”等工作机制,统筹党建联盟多元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有困难找党员、要活动找中心、作奉献来社区”的理念,吹哨召集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等单位,合力打造汇集“联络联谊、协商议事、办事服务、学习教育、健康生活”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二是依托网格党群服务站、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物业服务中心等服务场所,设立“学生托管、日间照料、放心餐厅、便民水站、便民超市、便民诊疗”6个爱心项目,创造搬迁群众就业岗位15个,解决80余名搬迁群众子女日常托育、31户留守老人无人照料及就医就餐、1300个搬迁家庭安全用水等问题。三是根据党建联盟成员单位职能特点,构建“扶心扶志、务工就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资金贷款、健康救助、关心关爱”7方支持平台,开展成衣缝制、农业技术、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等多种就业技能培训41场,累计接受培训1282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683个,创造务工收入800余万元,实现户均年增收4700元。

       创新基层治理,推动社区融合。坚持以“自治、法治、文治”为载体,以开展精准化零距离服务为抓手,扎实做好社区治理服务各项工作。一是依托县大数据中心“12345”服务系统,搭建县、街道、社区三级“智慧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党建+安置点自治”工作,把“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的人员和力量下沉到安置点,运用“智慧社区”系统,以户建立居民信息台账,通过“随手拍”落实“12345”接诉即办机制,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围绕无上访、无事故、无案件“三无”创建活动,设立综治中心和警务室、司法服务室,聘请公安、检察院、法院专兼职矛盾调解员14人,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72余次,成功化解矛盾28件;实现安置点无死角监控,侦破治安案件2起,提供问题线索5条,实现“遇事有人管、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目标。三是为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动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馆、体育局等,建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处、文化活动广场2个,阅览室配套图书2万册,配套体育健身器材20余件,组建秧歌、锣鼓等群众文艺队伍3支,播放电影11场,组织各类群众文艺演出7场,进行防灾减灾宣讲活动4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