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 >时政新闻 >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人才大发展 夯筑强国路

    发布时间:2012-08-13 08:22    

  这几天,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62位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生产一线,特别是长年扎根在艰苦边远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优秀专家和人才代表携家属齐聚美丽的北戴河。10多年来,作为中央关心、联系和服务人才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暑期休假活动伴随着北戴河的湿润海风,不仅放松了600多名专家的心情,也把中央的殷殷关怀送入亿万人才的心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又一次迎来了“人才的春天”。这十年,是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推进、加力创新的十年,是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影响广泛的十年,也是人才发展服务科学发展更加紧密、成效显著的十年。以人才发展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党在新时期执政兴国的重大方略和重要经验,人才工作正在成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推手。

  2003年以来,党中央全面部署和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树立科学人才观,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003年1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标志着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跃升到一个新起点,也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一个全面展开、整体推进的新阶段。会后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提出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同年3月,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这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由此,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到了一个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从2008年开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编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战略目标,详细描绘了我国未来人才发展宏伟蓝图。

  2010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8亿人;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才贡献率达到35%。

  同年1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对科学人才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阐释,明确提出“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等10个方面的理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归根到底要靠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亿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2979.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5550.4万人,高技能人才资源2863.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1048.6万人。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截至2010年底,我国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3.6人年,比2008年增长8.8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5.6%,比2008年增长1.2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12.5%,比2008年增长3.3个百分点。

  ——人才效能稳步提高。截至2010年底,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0%,比2008年增长1.3个百分点。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2.6%,其中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6%,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提高。

  ——人才结构明显改善。2003年底,国有单位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之比为7.3∶33.4∶53.2,到2008年底,这一比例已调整为9.9∶36.8∶44.2。人才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到2008年,我国非公组织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已达38.5%。

  “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一系列针对性强、富有实效的人才培养、集聚计划和项目,不断拉升着人才培养吸引的力度。

  截至目前,我国有两院院士1400多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000多人。2003年以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遴选了4批国家级人选270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8万人,博士后研究人员7万余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从2008年开始,中央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截至2012年7月,我国已分8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800多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也即将启动实施。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新创业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中央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人才发展政策机制不断创新。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以及深圳、武汉、无锡、苏州、长春等十多个城市启动人才特区建设,在签证居留、技术移民、金融支持、财税优惠、股权激励、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一系列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了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价值的双重激励作用,鼓舞着各类人才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截至目前,共有20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建设为科技人才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神舟九号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两总”——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科技人员队伍中,青年一代占了2/3以上。

  近年来,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活动”、“东北之春”、“院士专家行”、“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活动的启动实施,区域间人才的协调发展大大促进。

  这几年,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一个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人才评价机制基本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已然成为社会共识。

  为适应人才发展新情况、新特点,中央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创新,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才工作格局。

  伟大的时代是英才辈出的沃土,伟大的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去开创。随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培养造就出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