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党员干部教育 >心得体会 >

领导干部面临的“三大课题”

    发布时间:2016-05-30 10:44    
   
  刘云山同志曾强调“忠诚、干净、担当”是领导干部的核心素养。“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只有把“人”做得堂堂正正,做事才有正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做官才可能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所期待与认可。因此,当今领导干部面临的“三大课题”就是如何做人、做事、做官。
  “做人”是基础。做人是一种境界,甚至是一种艺术。一种人有一种活法,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事繁杂,进退维谷,太多的人感慨活得太累——做人难,做个正直挺拔的人更难。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事先做人”,学会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人格是谋事之基。“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做人是做事、做官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好人不一定做得了好官,但一个好官必定首先是个好人。做人一生一世,做官一时一地。孙中山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我国古往今来,一贯强调“做官先做人”,只有先做个好人,才有可能做个好官。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做事。
  “做官”是责任。古往今来,为官者各式各样,千古流芳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名垂青史者有之,烟消云散者有之……有人为升官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投机钻营,甚至走入歧途。职位越高,责任越大。因为无论你当多大的“官”,都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言民声是衡量干部的风向标,民心民魂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俗话说得好“政声人去后,民意在人间”,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的人当官时,门庭若市,卸任后则门可罗雀?现在想来与做人不无关系。所以说,为官者的品行、政绩如何,最终还是要让人民群众和历史去评说。
  “做事”是境界。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是一种境界。要有做出令人叹服成就的大气与执着,要有做成“偶像”的自我追求。如果做了多年仍然没有燃起这种炽热的情感,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人生在世,应当做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古人倡导“事思敬”、“心不使焉”,就是讲如何实现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干部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做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和贫富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凡是立志为人民做好事、办大事的人,即使当不了大官,也会名垂青史;而凡是想做大官,不求做大事的人,即使是当了大官,也会因为其品行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相左,最终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做事,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做官,要清正廉洁,造福于民;而只有踏踏实实、自尊自爱地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做人、做事得赞、为官可敬”的境界。(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