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人才工作 >专家建言 >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促进教育内涵拓展

    发布时间:2015-11-02 09:53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促进教育内涵拓展
——关于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刘林林


  本期人物:刘林林,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市教学能手,市首届劳模,市管拔尖人才,市“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才。
  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带动的国家基础教育的全面整体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创新,“立德树人”是其战略目标。国家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正式启动,普通高中新课改2004年开始推进。我市和国家课改同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推行十多年。市教育局建立了课程改革实验经费保障制度,狠抓师资培训,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适应新课改能力;注重教育科研,开展精英校长培训,搭建校长教育管理和学术探讨平台;建设178个省级教学能手工作站;充分发挥高中学科研究中心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校本研修全面推进,多元化教学方式正在形成,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教育内涵得以拓展,素质教育逐步奠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
  (一)课堂代替课程,课改偏离目标。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把重心放在课堂改革上,观念模糊,本末倒置,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高考改革方案的实验和普及,将要面对一个全新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整合新局面,如果仅仅热衷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实验,将会背离新课改的战略目标。
  (二)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改艰难。城乡学校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学校在基础条件、教学环境、教师水平和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城市学校的课程改革较为全面而深入,而乡村学校则几乎徒具形式,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几无变化。农村一些学校教师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加上学校生源逐年锐减,运行经费不足,课改面临许多困难。
  (三)课程资源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在综合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设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校严重不足。缺少课程资源是教师实施新课程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又以农村地区表现最为突出。时间紧和教师负担过重问题也很突出,工作量明显增加,许多老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加之有的教师知识老化,教育教学观念滞后,教师大多精力投入到“磨课”等相关教学活动,而不是校本研修和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的专业支持和引领以及实施政策、经费保障、评价制度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
  (四)校本研修不够深入,教师缺少专业支持。校本研修制度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但校本研修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还需专业支持。专家学者介绍了许多理论,学校也经常组织老师学习交流,但校本研修的深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仍停留在“研修”阶段而很少应用实施。
  (五)注重形式,忽视实效。有的课堂教学表面上气氛活跃,学生也积极展开讨论、探究、合作,过多追求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而学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与发展,教学缺乏实效性。有的学校机械地规定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完全违反教学规律。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议
  加强领导,大力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政策和策略,使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地推进。更应及时了解、切实解决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及时提供政策保障和专业支持。
  缩小差异,均衡发展。科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并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突出存在的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和中小学之间的差异,应当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课程改革的协同进步和均衡发展,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特别是教师培训的投入,针对农村地区的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
  关注职业生态,提高专业素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是教师素质。课程改革需要有创新、有活力、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实施,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培训进修则是一项繁重而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戒除形式主义,注重创新实效。新一轮课程改革立足于“课程教材”,涉及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理念的变革、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向性等,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模式的探讨只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完善和创新的实践,决不能代替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将课程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改效果。
  加强校长培训,科学示范引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校长是关键。强力推进“提升千名校长、打造教育强市”工程建设,做好精英校长培训,完善和丰富校长联谊会制度,积极建立教育管理和学术论坛,加大对外交流力度,积极吸纳先进课改经验和成果。校长需要善于学习,熟悉课程改革的本质内涵和实质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实际,从改变教师观念入手,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探索推广职级制、交流轮岗制和大学区制,持续推动课程改革健康发展,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战略预备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刘 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