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人才工作 >专家建言 >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为陕西东大门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发布时间:2015-10-28 11:13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为陕西东大门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曲志勇

  本期人物:曲志勇,男,1965年10月出生,高级讲师,市管拔尖人才,现任渭南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发展中职教育对渭南的意义

  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陕西东大门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渭南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技术工人短缺现象愈发严重,人力资源问题必将成为渭南经济发展的“瓶颈”。低素质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而高级技工又请不来的现象已经出现。渭南又是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大部分富余劳动力技能相对较低,就必须使之在方式和层次上有所转变和提高,就必须依靠中职教育。加快发展中职教育,为陕西东大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渭南中职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

  中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渭南中职学校专业师资匮乏,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办公条件简陋,生均经费落实不到位, 缺乏必要的职业实习资金和教师进修资金,实验实训设备严重缺乏且落后,导致很多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不能有效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
  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不合理。渭南目前有各类中职学校40余所,大部分集中在县城,其专业设置相互重叠,资源不能共享,特色和品牌效应不明显,培养的人才也与渭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脱轨现象。 
  中职教育生源严重不足。我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尚不均衡,据有关部门统计,距“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中职教育生源不足既有学校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和社会认识原因。
  歧视中职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受“学而优则仕”等观念影响,不少人认为中职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而不愿让其子女上职业学校,这同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潮流很不适应。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适用的技术人才,而这些适龄青年却不愿上中职学校,不愿当一个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大学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制约了渭南经济的快速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发展中职教育的几点建议

  加大中职教育投入力度。据专家测算,同等规模的中职学校所需经费投入应是普通高中的3倍左右。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结合渭南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出台相关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加大中职学校办学经费投入,及时落实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营造中职教育发展氛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和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技能人才典型表彰力度,举办技能人才报告会、交流会,多种形式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消除对中职教育的偏见,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并使之习以为常。
  加大就业准入执法力度。就业准入是国家《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明确规定,教育机构、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务必遵纪守法,即可维护法律尊严,又可维护和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凭证推荐就业,用人单位凭证招聘上岗。规范社会特种职业培训。对用人单位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对招收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机构应依法查处,并责令其改正;对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工商部门方可办理开业手续。  
  确保中职学校生源。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在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同时,大力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严格控制初中毕业生分流比例,以保证中职教育生源,确保中职学校健康发展。(雷转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