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人才工作 >专家建言 >

吴江: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

    发布时间:2013-01-25 09:56    

   人才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生产力要素最活跃的人才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创新人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导力量。人才的创新活动已经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谁拥有这种创造力,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必然要求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通过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营造环境,进一步调整和改善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在2011年12月17日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强调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时指出。为什么说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解放生产力对解放人才提出了什么要求?就此,本报邀请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进行深入解读。

  人才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记者:在科学人才观中,“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被作为首条理念提出。生产力从落后发展为先进,其中的机理是什么,人才起什么作用?

  吴江: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首先要充分认识人才在创造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把人才工作切实落实到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就业创业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发展事业中去。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先进部分,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担者,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性贡献,决定了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历史范畴。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是以石器为标志的生产力,以后出现了以铁器(铁制手工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以后又出现了以机器为标志的生产力。上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以高科技为标志的生产力。可以说,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生产力要素最活跃的人才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从两次工业革命中我们可以领会到人才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创造性贡献。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乃至引领世界发展100多年?恰恰是因为三个人才:牛顿、瓦特和博尔顿。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这为18、19世纪乃至我们当今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铺平了道路。瓦特对旧式蒸汽机进行脱胎换骨的发明改造思维方式也是来源于此。1773年,在瓦特试制新式蒸汽机的时候,公司合伙人破产了,37岁的他穷困潦倒,欲离开故乡英国到俄国去发展。这时,一个名叫马修·博尔顿的“工厂主”挽留住了他,他在写给瓦特的信中说:“我将为发动机的竣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我们将向全世界提供各种规格的发动机。您需要一位‘助产士’来减轻负担,并且把您的产儿介绍给全世界。”这相当于博尔顿为瓦特的发明提供了“孵化器”。最后瓦特留在了英国,并开始了他和博尔顿之间长达25年的成功合作。正是这个合作,使瓦特的万能蒸汽机真正实现生产,为工业部门普遍应用。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这是一个人才的创造力转化为生产力最好的例子。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由电力使用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据1922年美国国会统计,爱迪生使美国政府在50年内的税收增加了15亿美元。而1928年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全世界的资本用在与爱迪生发明有关的事业上的数目达到157.25亿美元。爱迪生一生中共有一千多项发明,几乎都用在了生产力上。而爱迪生本人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员,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爱迪生等一批人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从一个照搬欧洲技术国家变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经济领先的国家。

  因此,从两次工业革命可以看出,人才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没有瓦特、爱迪生,就没有两次工业革命。人才的作用最终能利用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上去,这才是人才最终价值的体现。

  创新人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导力量

  记者:有专家预计2013年以后,中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如果失去“人口红利”的优势,那么,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最终依靠什么来推动?在激烈的国际角逐中,“人”又能如何体现价值所在?

  吴江:我们说,当今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指人才的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本。世界银行2010年的报告指出,当前世界工厂、土地、工具以及机械所凝聚的财富日益缩水,而人才资本对于一国的竞争力正变得日渐重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美国,人才资本与实物资本相比,重要性要高出三倍多。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一般指三个方面:资本深化、劳动技能的提高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主要指科技进步贡献率。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的年均劳动生产率增长为2.6%;70年代到90年代,跌到1.4%;1995年以来,劳动生产率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率高达3.1%。美国1995年以来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资本深化(贡献率为0.3%-0.4%)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贡献率为0.5%-0.6%)带来的,劳动技能的影响不大(贡献率只有0.1%)。而2000-2005年与1995-2000年相比,资本深化的速度基本没有变化,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0.6个百分点,这表明美国2000年以来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进一步加速,几乎可以完全归因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从我们国家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近30年的发展也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2010年,我国的人均GDP是1978年的14.71倍,增长了近1400%。一个统计数据显示,1979-1988年间TFP贡献了年均10.06%的经济增长中的2.66%的增长,约1/4;1989-1998年间贡献了3.74%的增长,约40%;1999-2007年间TFP增长贡献了3.63%。

  科技进步贡献实质是人才的创造性贡献,而不是一般的劳动贡献。这些数据也表明,经济的增长将更多地依靠人才的创造性贡献。谁将来有这种创造力,谁才能在国际竞争上领先。从上面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美国科技贡献率在稳定上升,而我国的科技贡献率是在停滞的。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1995-2000年间,美国TFP增长主要来自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部门(贡献率为0.73)和流通部门,其他部门的贡献微乎其微。而在2000-2005年间TFP提高最快的部门是流通部门,其次是金融及商务部门,这些非高科技部门对TFP提高的贡献率上升到0.74,而高科技部门的贡献率下降到0.26。这表明,2000年以来,高科技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和带动效应日益增强。科技转化进入传统产业(如工业)和服务业(如金融业),快速提高其效率,成为推动劳动生产率持续加快增长的主要力量。这是新经济增长的趋势,也是衡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只有解放人才,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

  记者:怎么理解解放人才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解放人才的关键是什么?

  吴江:马克思有一个论断,资本主义不是没有解放生产力,而是没有解放人。资本主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进步并没有能够使人获得实际解放,反而使人处于深刻的异化状态。这里揭示了一个先进生产力的衡量标准问题,我们之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把解放人才与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切实解决发展生产力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人类社会不同经济形态的演进过程表明,生产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不同发展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力。因此,要评价一种生产力先进与否,只有把它放到特定的生产关系中,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我们坚持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这一科学人才观,就是把人才摆在发展生产力的主体地位,揭示了生产力中主客体的辩证关系,强调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的统一性。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就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我国正在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就是一个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的大战略。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颁布以来,围绕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已在43个人才政策点上出台了相关政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出台政策500多项;2011年全国人才总投入45538.7亿元,占GDP的12%,人才贡献率占GDP26.6%,这是建国以来历史最好的时期;国家12项重大人才工程已全面启动,安排经费预算1080亿元,其中2011年安排预算84亿元;截至2011年底,国家“千人计划”已分6批共引进1653人,其中有851人在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具有教授相当职务。全国各地区人才规划期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数计划达到12万人。一个以“千人计划”为龙头,部门、地方协同配合,分层次、有计划整体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态势正在形成。据2011年权威部门抽样调查,有68.9%高层次人才和专技人才认为人才工作力度显著增强和有所增强。

  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旨在通过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营造环境,进一步调整和改善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促使人才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并为人人皆可成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这就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

  人才的智慧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作为个体的才能发挥。所以,要个性化地开发人才,这实际上是解放人才的一个根本。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不是抽象、孤立的人,而是指现实的、具体的、社会中的个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人获得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主要指人个性得到发展,才有创造活力的发展。生产力是“自由个性”的现实基础。马克思说自由个性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之上的。人的个性发展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在“每一个人的发展”内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制度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说,聪明才智不是“规范”出来的。什么是尊重人才?尊重人才的个性是基础,其次是建立有利于人才创造性的制度。制度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一种产物。制度影响、制约、塑造着人们的活动,为人的活动提供了规则、标准和模式,将人的活动导入可合理预期的轨道。要进一步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制度建设中,需要以人才创造性的发挥为中心,以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为根本任务。

  要营造一种尊重劳动、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尊重人才的本质意义在于人类对文明和进步的崇尚和向往。人才的价值实现,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成就自己,肯定自己,而不是否定自己。如果我们把劳动和创造仅看成外在的谋生手段,那我们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发挥创造性,甚至会感觉到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那么怎么可能尊重劳动,怎么可能把创造性的劳动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作为幸福目标的追求?因此,我们说最根本是全社会都要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使大家自觉地在劳动创造中、社会实践中肯定自己、激发才能。

  创造先进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摆脱人对物质的依赖,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今天我们坚持树立科学人才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构建最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解放人才的目的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