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人才工作 >专家建言 >

陕西东大门建设智库专家座谈会发言和体会摘登

    发布时间:2014-01-21 09:52    

  编者按:2013年12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陕西东大门建设智库专家座谈会。来自省内外的27位院士专家参加了座谈会。会上,部分院士专家结合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从产业发展、改革创新、资源利用、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人才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座谈发言,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现将院士专家发言及我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心得体会予以刊发。

张国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

  第一点,抓住机遇,定位好渭南。现在对渭南、对关中地区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机遇很多,从国家层面的、从陕西省发展层面的都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关天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两个国家战略布局与发展机遇。关键是渭南究竟在其中站什么位置、扮什么角色?这个对渭南至关重要。关天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是国家的大战略,不是局部的、短暂的,是从长期全局发展考虑的,是关系到国家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问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是西安、重庆、成都,在西北地区再往西有兰州、乌鲁木齐,东边渭南是陕西的东大门。因此,渭南在整个国家西部长远战略发展中,在关天经济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什么作用、扮什么角色、站什么位置非常重要。现在应该进一步明确渭南在整个关中经济圈发展中的特色优势,重点发展什么和实质作用与贡献在哪里?要根据国家、陕西布局与需求和渭南自己的实力与实际情况把位定好,使渭南得以抓住机遇,充分良好发展,以其特色、优势和实力充分发挥其东大门作用。

  第二点,渭南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实力是什么?当前最重要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渭南是农业大区,是事实和不可替代的。但在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渭南的工业化的发展重点与实力在哪里?需要更加明确。如现在已获批准的国家新材料高技术基地和3D打印产业化培育基地等,就可以作为其中发展重点,并予以扩展壮大,形成特色实力。农业是渭南的主导产业,在全国它的特色与综合实力是什么?特色支撑和优势是什么?是粮食、果业、林业、渔业或者是综合?在省域、西部、全国的贡献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渭南应该发挥已有的农业优势,特别是在关天经济发展、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在全国要有示范作用。

  第三点,渭南的第三产业。华山是渭南的品牌,以华山旅游区为中心,把黄河和渭河交汇地区的湿地和沙地,往西与西安集中发展的秦岭北坡绿化带新的经济增长点紧密结合起来,建成一个整体有统一谋划、在全国乃至在世界都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与文化观光旅游区。渭南要在整体区带中发挥自己特点优势。把华山的综合文化、自然风光、科学普及等真正魅力、实力、潜力发挥出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成为带动渭南、关中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生态旅游带、人们休养生息的美好地带和经济发展带,惠及全区。

  另外,渭南有丰富的天然资源能源,其中潼关金矿、金堆城钼矿都是在全国著名的,从金堆城、黄龙铺到河南栾川一带的钼矿现在是世界第一大矿,还有如固市等地的地下资源等,所以渭南地区的矿产资源、能源有天然的发展优势,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这是渭南地区有潜力、可发展利用并能带动经济强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渭南有基础有条件抓着机遇自信发展,必将会成为丝绸之路、关天经济区东缘有特色优势、有实力、富裕强盛的陕西东大门和西安国际大都市发展不可缺少的美好卫星区。

徐德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渭南经济转型靠科学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我在渭南做了几个项目,都做得很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阳山庄高固气比水泥生产线,各项指标创世界领先水平,产量同比提高40-50%,质量提高15%,节煤20%,节电15%,二氧化硫减排70-80%,NOx减排50%以上,引领了世界水泥行业技术进步的潮流,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以此为基础,陕煤化和我们在富平建设了两条生态水泥生产线。另外,我们在渭南还做了很多项目,如华山景区的规划和设计、韩城的老城区保护、新城区的规划、党家村的发现和保护、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渭南和韩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

  陕西东大门建设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我在这里做项目感触太深。为了解决韩城的污染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的气力启动了矿渣和粉煤灰超细粉项目,变废为宝。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要讲诚信,要守合同。富平项目已完工,但道路至今未通,除了投资办企业,我们还专门为修路找了钱,至今修路进展十分缓慢。渭南发展不缺项目、不缺资金、关键在投资环境的营造。投资环境是一种软实力,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有时比硬实力还重要。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是教育农民,教育百姓,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要讲诚信,要大度有容。渭南的整个大势非常好,大家都愿意到富平去投资。要把投资环境搞好,不能将投资者吓跑,觉得“这个地方不能再来了”。农民失地,许多事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按政策和规矩来,不能不讲原则地狠宰“唐僧肉”。

  我们现在抓经济建设、抓民生,非常好,但也要抓好文化建设,抓好一个地方的民风建设。民风与家风一样,也是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工作。只有一个地方的民风抓好了,整个老百姓的心态慢慢调整好了,投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项目成功了,就业机会增多了,税收增加了,民生建设的基础就会更牢靠。

  载得梧桐树,不愁凤凰来。陕西东大门建设,天时好,地利好,再加上软环境好,就一定会宏伟壮观、绚丽多彩。

黄永和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首先介绍一下汽车产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汽车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产业链长,拉动效应明显,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促内需拉消费的重要商品,与机械、钢铁、材料、塑料等上游产业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经测算,2012年我国在汽车上征收的税收,包括从生产到加油环节的税收,占我国税收总收入的13.7%。如果再加上后市场税收,占比应超过20%。一般来说,汽车产业要发展制造业的话,肯定要有强大的机械工业作支撑。如果没有机械工业作支撑,那么汽车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渭南市几乎没有零部件、整车以及专用汽车的生产企业。想要发展汽车产业,我认为首先要把机械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起来。这是我的第一个建议。

  第二,西安市有几个客车厂和改装车厂可能正在考虑搬迁,比如骊山客车厂和西京汽车厂,这两个企业都在市中心地区,属于中化集团。建议市领导有兴趣,可到中化集团了解一下情况。

  第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将鼓励汽车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因此我认为渭南还是有机会的。另外,大力发展汽车后市场和服务业也是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后市场包括二手车、汽车租赁、汽车维修保养、汽车文化、汽车改装、零部件再制造、汽车报废等,特别是随着保有量的增加,这一块的业务量会逐步增长,可能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服务行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张宝通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十大杰出经济人物

  渭南提出“面向大中原,融入大西安”,我觉得还应该再向前推进一步。国家的经济重心在东部沿海,渭南是陕西的东大门,渭南担负着陕西向东开放、加强东西部合作的重任。国家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主要是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渭南和中原都是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既有合作,更有竞争。因此,渭南应突破中原,走向沿海,加强与东部沿海的合作。东部沿海既是渭南产品的市场,又是渭南发展资金的来源,是渭南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东部沿海面临出口受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渭南应抓住机遇,在东部沿海招商引资。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因此,渭南不仅要融入大西安,还要走向大西北,担负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关中主要是先进制造业,甘肃主要是原材料工业,新疆主要是采掘工业。中亚、西亚国家和大西北产业结构相似,也都是能源、原材料产业,西安、渭南的产业梯度相对最高。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大西北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渭南的潜在市场。因此,渭南既要向东开放,做陕西东大门,也要向西开放,做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张淑莲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物农业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我国“十二五”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十八大提出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稳定政策,深化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见,发展现代农业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富裕农民、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渭南作为陕西的东大门,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就有“陕西农业看渭南”之称,渭南农业一直在引领着陕西农业的发展。渭南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其良好的发展基础。因此,应该做强做大渭南现代农业,特别是发展标准化农业生产,对提升渭南农业水平、提挡升级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我想提几点建议:

  一、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农产品安全生产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快速示范推广实施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以适应农产品市场的变化,使渭南率先成为陕西省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第一市,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升级,确保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在陕西起到引领作用。

  二、增加科研投入。农产品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集成有用、有效、操作性强的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渭南现代农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迫在眉睫。同时有关诸如农业秸秆废弃物处理、农药使用污染、重大生物灾害控制、农民科技培训等生产问题亟待解决。建议加大科研投资力度,为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储备。

  三、发挥荔民农业龙头企业作用。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的纽带,有了企业的参与,标准化生产才能落到实处。不仅把标准写在纸上,而且落实到生产实践中,才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保证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平台建设。如何实现先进技术、科研成果与生产者的有效对接?如何使复杂技术“傻瓜化”,单项技术集成化、实用化?如何解决现代农业产品安全问题?如何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只有强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平台建设,才能使科技创新、技术示范、技术落地、辐射带动得以实现,增强科技与农民的连接度,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刘兴连

陕西省渔业协会会长,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我觉得渭南市在渔业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在黄河、洛河、渭河渔业生产非常发达,占全省鱼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我认为在渭南今后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将渔业作为民生工程进行认真规划,因为渔业是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渭南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建设十万亩沿黄渔业观光长廊,从合阳到大荔、潼关这一线,建设生态渔业长廊和观光旅游、休闲渔业长廊,建设高标准的现代渔业和碳汇渔业。在这些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议政府给予关注和支持,以此打开陕西渔业向高端市场发展窗口。渔业在净化空气、治霾、净化水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利用湿地、利用池塘建立渔业设施来净化水质,渭南在这方面有优势,尤其是有黄河边的380水系和丰富的热水资源。合阳县利用资源优势引进了大鲵养殖,企业建设投资8000多万,这是非常好的开始,因为大鲵过去就是个天价,没有按市场定位,现在已经回到正常价位。大鲵的好处就是它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占到71.13%,是肉类方面最高的。现在正和欧洲市场进行衔接,产品已经出来了,能够出口出去,这个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合阳大鲵的口服液也研究出来了,这种口服液对女同志来说具有美容作用,对男同志具有提高人体免疫的作用,尤其是在修复人体的自由基、硫基蛋白方面,包括抗衰老、治疗高脂肪血症等能够起到很好作用,开发前景很广阔。希望渭南各位领导和各位企业把渭南渔业进行整体规划,为今后提高国民健康,为人们增加动物蛋白来源,为支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渭南应有贡献。另外,渭南有30万亩宜渔盐碱荒滩地,现在只建成了7.8万亩池塘,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希望在这一方面能够做好工作。

赵政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

  我的老家在富平,回到家乡参加这个活动很高兴。市上聘请的第一批专家44个人中,有15个是搞农业的,说明了市上对农业的重视。

  渭南是陕西农业大市,要建好东大门,首先要建设好“美丽渭南”,发展现代农业,使渭南成为美丽乡村,其中“美丽果乡”是重要建设内容。渭南的农业中,果业大有可为,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很大。渭南300多万亩果树,应该对农民致富、乡村美丽做出贡献。我们学校在白水建立的苹果试验示范基地,已经第九年了,我们切实感受到,这些年白水这个山区县一批农民依靠科技、发展苹果生产走上了富裕道路。

  今年参加了市上几次活动,真实感受到了市上领导对果业的重视。渭南与省上签订了建设全省现代特色果业强市的合作备忘录,又出台了关于发展现代果业的决定和发展规划,这在渭南历史上多年来是第一次。在渭南,农村要美、农民要富,果业地位很重要,发展现代果业,意义重大。

  渭南发展现代果业,首先要有一个明晰的产业定位。政府要有“经营产业”的理念,要把发展果业与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业等结合起来,要体现出现代与特色。

  要建成全省的现代特色果业大市,市上要有专项财政扶持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近期建议应该抓好三件事:首先是技术培训,渭南果业人才济济,通过培训抓好这批“领头羊”,花钱少、效果好,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进步。去年市委组织部在全市组织了20期苹果乡土人才技术培训,培训1200人次,在全省属第一家,效果很好,反响很大。二是抓好一批高标准的科技示范基地。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刚开过,对农业经营主体有新提法,我们应该支持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公司化运作或家庭农场式的科技示范基地,鼓励商业资本进入果业领域,打造一批亮点,要有国际一流水平,体现引领作用。三是抓好品牌建设。渭南的苹果、葡萄、梨、枣等特色水果优势明显,但市场上品牌太多、太乱,市上今年抓统一的大品牌建设,已有明显成效,应持续抓下去,要整合资源,真正形成渭南的果业品牌优势。让人一想到渭南,就想到总书记家乡的名牌水果。

李 明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务会计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

  一、经济方面: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渭南相当于发展中的中部地区,今后在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会遇到一些机遇。财政方面,随着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推进,今后会逐步形成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和专项支付的制度规范化,并逐渐实现制度稳固化。渭南应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充分与中央沟通,实现在中、省财政分配制度中的本地财力配置最优化。这种基于制度的财力配置一旦稳定下来,今后就不再需要每年去中、省财政部门逐事申议,会分享到稳定机制下长期性的制度惠利。金融方面,随着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功能将会进一步显现,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筹资平台,筹集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显得尤为重要。各产业,特别是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如果能利用资本市场引入大量社会资本,撬动大量社会资金发展渭南的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对扩大农产品及旅游产品市场,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升级将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会给农业和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城市发展: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定位很重要,要清楚渭南自身的各方面优势,比如说人文优势、技术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社会秩序优势,更重要的是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同时,还要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里?城市发展定位,应做好优劣势分析。渭南有独特的政治资源优势,对于渭南来说,积极方面是可以有巨大的宣传效应,而面临的特殊挑战是,有一点点的负面消息就可能会被放大炒作,所以压力也是很大的。渭南的资源优势在哪?产业升级如何进行?相对于西安来说,渭南在高新技术研发定位上,肯定没有优势,原因是科研技术人才集中在西安,有集群优势,所以这对渭南来说就是一个薄弱环节。渭南最好的定位应该是在农业、旅游两个方面。农产品的拳头品牌、旅游开发与管理的规模化效应等方面都值得认真研究和筹划,华山旅游大发展所面临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也需要认真调研和谋划。特别是华山的管理体制问题,这可以充分参考和借鉴国内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较好的名山、名胜景区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唯有解决好体制与机制问题,才能有利于大华山旅游区的建设和长远发展。

  再之,渭南市各区县的发展定位是否准确,是否做到统筹考虑、优势互补?是否排除了市辖内的区县间彼此招商活动的恶性竞争?是否根据自身的特色来进行发展定位,尤其是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方式和方法上,是否结合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实事求是地给自己进行发展定位?对这些问题开展深入分析和思考,对渭南未来的城市发展十分重要。

高远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私人飞机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China)副秘书长,陕西省政府特聘顾问,陕西“百人计划”入选者

  一、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要立足于选择有发展潜力、有后劲、对渭南存量产业拉动力强、且渭南有发展条件的产业,尤其要注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比如说通用航空,随着低空的开放,这个产业在中国将迎来迅猛发展,且这是一个融通用航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通用航空服务为一体的二产与三产融合得非常好的一个产业,对其它产业有很强的带动效应。

  二、我一直从事于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又曾经在渭南挂职市长助理帮助推动渭南通用航空发展,对全国及渭南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渭南在通用航空发展上具有发展条件,我们在这个产业的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前面。现在通用航空在全国都很热,而早在2006年很多人还不知道通用航空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已设立了卤阳湖开发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并被确立为国家通用航空试验园区。蒲城内府机场是目前国内最好的通用航空机场,也是两年一度规模盛大的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飞行表演举办地。我们还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中国地理上的几何中心,是通用飞机转场调度中心及航空物流转运中心的最佳之选。我们有很好的产业发展规划,并将产业发展融入卤阳湖独特的盐湖生态环境,打造以航空主题为特色的高品位休闲娱乐度假区。从“点”上看,我们现在走在了全国前面,但就航空发展而言,仅仅单点开花是不够的,因为你飞不出去,只有飞出去并实现点到点常态化飞行方能成就通用航空产业。所以,渭南通用航空发展下一步的发展得有突破,进行区域性通用航空机场网络化建设,开辟非定期固定低空飞行航路、甚至跨区域的通勤飞行航路,实现由“点”到“线”的突破。经初步论证,拟增建华山、韩城、合阳通用机场,示范性地开辟通用航空运营航路,这一想法得到了军方和民航局的肯定与支持。

  三、无论是渭南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还是渭南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才是关键。渭南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及智力引进工作,除了“外引”,也要重视“内生”,即培养选拔本地人才,包括技术、管理及领导人才。渭南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年轻人尽快成长、尽快走上发展主战场。

黄卫东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导,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今天听了各位专家的发言,让我认识到渭南有很多很好的发展机会,但要把所有这些机会变成现实却需要艰苦的努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创新驱动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支撑。3D打印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与西方同步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也是渭南的一个难得机遇。我国在传统制造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短期内很难显著缩小差距。在3D打印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小,有的方面甚至领先。但我们在3D打印的产业化方面与西方差距很大。现在在中国3D打印是炙手可热的领域,很多地方都在高调发展,包括北京、南京、上海、武汉这些远比渭南实力强劲的城市。为什么我要说是渭南的难得机遇?因为我注意到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在深刻分析我国先进技术难以转化成生产力的原因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发展模式,而渭南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这就是以“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发展先进的3D打印工业化技术并进行有效的产业化转化,形成了把有限的财力高度集中到一点形成突破的发展策略,更在于渭南有一群充满激情、要在渭南实现3D打印中国梦的有志者!非常感谢渭南市委、市政府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优越的平台来实现我的3D打印中国梦!

周立发

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

  一是利用好渭南的煤炭资源,使渭南的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升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的高效和清洁化利用是煤炭资源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根本出路,主要体现在煤炭资源的梯级化利用、多样化利用和生态化利用。通过煤炭资源的梯级化利用、多样化利用和生态化利用可以巨大地释放煤炭资源的自然潜能。利用最少的煤炭资源取得最大和最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发展目标。

  二是渭南市的煤电产业和煤化工产业是渭南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以煤炭资源为基本原料发展的各种产业都面临着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问题。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将会成为制约渭南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家有可能在“十三五”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如果按照国民经济总量来分配各省和各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陕西是最吃亏的,渭南也是最吃亏的。现在看来,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来讲,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大幅度地降下来,否则影响整个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二氧化碳是一种资源,通过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最有效途径。因此,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和减排应该引起渭南市委、市政府关注。渭南市可以考虑在煤化工领域或水泥领域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示范。二氧化碳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在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是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我们应给予关注。

  三是渭南固市凹陷地热资源的高效和循环综合利用是渭南市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固市凹陷的地热资源没有利用起来,原因是我们的地热资源主体是中温和低温的。但是,渭南有韩城的煤层气,可以实现煤层气、天然气和地热资源的有机集成和循环,建立渭南市煤层气和地热资源联合利用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应是渭南市未来清洁能源供应的一个方向。

冉新权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委员,教授

  一 、认识

  1、从发展的角度看,渭南发展布局是符合国家总的部署的。在建设海洋强国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渭南都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八百里秦川数渭南最大。在这个舞台上,应该把渭南各方面的特色展现出来,就像“华阴老腔”那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觉得对关中来说,特别是对渭南来说,“古今中外”资源都是可用的、值得挖掘的。陕南针对“金石药草”,陕北针对“煤气油盐”,而关中在挖掘“古今中外”资源的潜力、特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上,本身就是无可限量的,是大有可为的。

  2、从环境的角度上看,我认为渭南是陕西环境特别是关中环境的前沿阵地。渭河出省断面在这里,关中的常年主导风向始于渭南。国家是关注渭河的,关注渭河首先关注渭南。国家关注关中大气联防联控,渭南的大气环境问题也都成为各方关注和研究的一大重点。

  二、建议

  1、针对渭南的11个县(市、区)建成城区面积已达到176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10.9平方公里的目标,建议市委、市政府按照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这一要求,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产业规模,促进生产空间高效集约,促进生活空间适度舒适、促进生产空间山川秀美,为农业留住更多的耕地,为生态留住更多的自然修复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在“三促”上要有新作为,在“三留”上要有创造。在优化格局、“控调促留”、精细化管理上创出渭南节约土地的新经验,使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上的产值更高,使“关中水乡”在渭南再现。

  2、要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生产和消费如何转型,在国家将实施能源总量控制、煤炭总量控制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应对?因为我们现在钼业、黄金、化肥、焦化、煤化、钢铁、水泥、电力都是用煤大户,在国家实施煤炭总量控制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控制?过去节能是发改委管,减排是环保厅管。两家合到一起,推动煤炭消费转型,这样原煤消费减少量,二氧化碳、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少量都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不转型,在节能减排方面就通不过国家考核。希望在这个方面给予特别重视。

  3、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要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这个要求,生态产品就是新鲜的空气、清洁干净的饮用水、安全的食品。在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上,渭南也是大有作为的。我们的矿泉水、黄渭湿地、合阳湿地,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清洁产品,再加上我们安全的农产品,这些都可以使渭南成为向西、向东提供生态产品的生产基地,包括救灾物资生产储备基地。还有,在精神文化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上,人们对渭南有更多的期盼。

  4、要不断凝练产业技术特色,提升产业的创新性。渭南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譬如韩城400万吨焦化的循环经济、全省第一、全国少有;再譬如粗苯深加工,陕西原没有粗苯加工企业,所以炼油后续化产品做不了,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出不来。所以,现将韩城作为几十万吨粗苯深加工的一个基地,我们就给延长集团、中石油和中石化提供转型发展的基础。如果再加上煤层气,加上焦化的荒煤气综合利用,把韩城打造成百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基地,也是有可能的。

  5、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加强渭河水质和大气环境的监测与污染控制。渭南的大气环境受汾河河谷污染传输的影响。从气象和环保角度实实在在研究汾河河谷对渭南的影响、对西安的影响,渭南自身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这些都是当务之急。要加大投入、完善监测站点布局和建设。在数据充分、研判科学的基础上,要制定和采取有效对策。

  另外,希望在支持产业发展、增加产值、增加就业、提升技术、培育典型的过程中,注意把手中的样板典型梳理成经验,并进一步转化为政策和制度创新。

“外引”与“内培”并重 做好引才育才用才工作

中共渭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 樊涓娟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称《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办法》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是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全面贯彻落实好《办法》,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更具操作性的任务分工及工作程序,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等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资源配置,积极主动为各类人才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构筑渭南人才发展竞争的比较优势,吸纳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渭南工作,在渭南干事创业。

  二是搭建好柔性引才平台。从全国范围内聘请更多院士专家充实陕西东大门建设智库,通过高端引领,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引导企业建立技术研究机构,通过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市级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来渭发展。继续商请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选派中青年科技人才到渭南市挂职锻炼,为我市发展引进政策资源、项目资源和科技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由渭南提供试验场所、实验设备以及实训基地,由高校输出高层次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培训等活动。

  三是着力培养好本土高层次人才。通过校地合作等形式,开展中省市科研项目、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5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中长期培训,参加高端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实施百名党政人才计划、百名科技人才计划、百名企业人才计划,选拔一批具有培养和开发潜力的优秀人才,签订目标责任书,兑现激励措施,实行动态管理,打造一批素质优良、实干奉献的“领头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四是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等市级媒体继续开办《渭南人才》专栏,充分展示全市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的风采;在渭南市人民政府网、渭南党建网办好渭南人才专题;在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重要路段建立人才长廊,激发各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创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发挥专家智库支撑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渭南市发改委主任 褚锦锋

  陕西东大门建设智库的建立,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全市转型跨越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市正处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好专家智慧、引智借力,对我市科学谋划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和项目谋划策划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立足我市实际,在研判发展趋势、制定发展规划和项目策划等方面,采取专家咨询、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等方式,充分征求、听取专家意见建议,为全市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推进发改工作在转型跨越中实现更大作为。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三区”建设和“四化”联动,进一步发挥专家的行业引领和技术优势,积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三是高水平做好项目策划。紧盯产业发展趋向,重点在装备制造、新型煤化工、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更好地借助专家的聪明才智,抓紧项目谋划和策划,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强化多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拓展与专家在投融资、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区域合作、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推动项目对接转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增进合作、成果转化上取得新进展。

务实创新 加快转型 努力实现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渭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刘永奇

  “务实创新,加快转型”是抓好当前工信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特色主导、龙头带动、技改提升、集聚集群”的发展思路,一手抓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引导培育,一手抓规上企业扩张壮大、规下企业集群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向企业、项目集中,帮助企业融资,支持鼓励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工业企业成长壮大。要加强培育主导产业,围绕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突出做强做大钼化工材料、液晶显示材料、煤化工能源和光电能源四大板块。要以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新机遇,在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及时优化产业方向,引进和发展3D打印、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广泛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和区域发展优势。进一步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突出信息化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以信息技术的吸收应用带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

  培养、集聚和用好人才是工业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工业发展总体布局,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机制、鼓励创新、促进创业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工业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优化重点行业、企业、政府工作部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配置。围绕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吸引集聚急需紧缺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贡献率,积蓄跨越发展的后劲,促进渭南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借脑借智 创新驱动 打造渭南经济“升级版”

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张向民

  这次智库专家座谈会,既是一次把脉问诊和建言献策务虚会,也是一次产业转型升级和抢占发展制高点务实会,为我市快速融入大西安、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营造了创新氛围,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我们科技管理部门统筹协调高层次人才资源、用人才点亮渭南未来发展梦想,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力量之源、自信之源。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要求,认真吸纳专家建议,全力搞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服务好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渭南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和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应用研究院,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加快培育形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二是提高科技计划项目建设质量。发挥各类专家在重大技术难题征集论证、具体项目实施和科技奖励评审中的重要作用,优先支持一批首席专家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三是提升大荔模式科技服务整体水平。突出专家科技服务优势,完善提升农资农技农副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建设,为食品安全做好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

  四是深入开展“书记、市县长进高校和院所”活动。对接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落实好韩城等省级高新区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省市科技会商内容,促进成果转化,抢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打造好渭南经济“升级版”。

关于陕西东大门建设的若干思考

渭南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 李曙升

  一、渭南定位问题:渭南有较好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交通优势和文化优势,是西部农业城市文明的代表,准确定位渭南对促进渭南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走有渭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把渭南建成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示范基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核心城市和陕西省新兴的经济增长极。

  二、渭南产业问题:渭南是农业大市,要特别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准确谋划产业定位,实现产—城—乡联动发展。通过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和区域结构,扩大专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等与现代农业配套发展,再塑渭南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新形象,使渭南成为向西、向东提供生态产品的生产基地。

  三、渭南城乡发展:渭南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城镇规模偏小,中心城市和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公共设施配套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我们应该以城乡统筹为指导,通过加快社区建设和迁村并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功能结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建立市域城乡空间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四、渭南生态建设: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和“共生关系”。乡村是城市的“绿肺”和“屏障”,是生态城市的生命之源,我们的城镇化必须回归生态城镇化轨道,把乡村与城市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城乡共生、工农同兴的和谐田园城市。

彰显地域特色 打造秦东城镇群

渭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简录民

  听取各位院士专家对我市今后发展的建议,贯彻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为龙头,结合渭河综合整治、二华蓄滞洪区建设和秦东大地园林化,努力打造工贸商业型、文化旅游型、农业产业型、生态园林型、物流服务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引领我市小城镇组团式发展,努力打造秦东城镇群。

  按照城镇总体规划,计划突出抓好4条城镇带的建设工作:一是沿陇海线建设高塘镇、瓜坡镇、柳枝镇、华西镇、罗敷镇、秦东镇等生态特色城镇。二是沿西禹线建设庄里镇、薛镇、孙镇、韦庄镇、坊镇、龙门镇等工业特色城镇。三是结合华阴、大荔、合阳发展10万亩沿黄水产养殖基地,在黄河沿线,建设芝川镇、洽川镇、朝邑镇等旅游特色城镇。四是沿渭清线建设下邽镇、罕井镇、史官镇等文化特色城镇。

  总体依托城镇带建设和发展,按照重点示范镇、旅游文化名镇、新型农村社区分层次稳步推进,引导各自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聚集人气,发展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的目标。

创新发展模式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渭南市农业局局长 张金荣

  渭南是农业大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培育职业农民。注重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支持发展家庭农场。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在资金投入、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按照“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提升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建设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示范社。四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五是加快大荔模式推广,构建新型农业多元化服务体系。

  二、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一是抓好典型示范。在粮棉油、果菜等产业上,以重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示范点,辐射带动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提高。二是发挥好渭南市农业专家服务团的人才优势,强化产业指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抓好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四是积极引进农业高端人才,提升渭南农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中省园区建设项目,加大市级项目投入,加强园区建设指导。到2015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20%以上,形成试验、示范、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一体化的综合产业基地,努力把渭南打造成西部现代农业先行区。

全力做好今年水利工作 更好服务陕西东大门建设

渭南市水务局局长 石正福

  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全力做好今年各项水利工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水忧、水患、水难、水盼问题,对建设好陕西东大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2014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委会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抢抓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省水利项目投资,力争完成水利投资20亿元。

  二是继续做好渭河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渭河渭南城区堤顶道路及绿化工程,加固南山支流堤防11.5公里,开工建设支流入渭口4座交通桥,加快推进二华应急滞洪区和二华干沟清淤工程建设,有效减少南山支流水患。

  三是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新修基本农田3万亩,解决3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解决176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目标任务。

  四是全面完成大型灌区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水保生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任务,力争抽黄供水单元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卤阳湖生态用水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黄河大荔段雨林抢险护岸工程。

  五是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努力实现全年安全度汛目标,力争完成抗旱灌溉面积700万亩次,最大限度减少旱涝灾害损失。

  六是改革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配合省及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农灌水价补偿政策,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倾力打造建设大华山旅游目的地 切实加快渭南旅游业发展

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局长 李东平

  张国伟院士对渭南发展的建议,对我启发很大,对促进全市文物旅游工作有很大帮助。院士提到渭南应以华山为中心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与文化观光旅游区,这与我们正在开展的工作不谋而合。渭南“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园区、城区、景区联动发展,加快经济转型的发展战略。2013年,渭南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今后全市旅游工作的重点就是建设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末,全市实现接待旅游人数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亿元。

  一是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实施大华山旅游区发展战略,深度开发华山核心景区,把华山的综合文化、自然风光等真正魅力、实力挖掘出来,以山水华山文化为主线,丰富山内山外景点和游乐项目,构建山、水、城、庙一体,城景融合的大景区格局。

  二是重点推动太华湖统筹城乡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潼关古城景区、洽川景区、少华山森林公园、丰图义仓景区等25个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完成总投资200亿元。

  三是有效整合华阴、潼关、大荔、合阳、华县五县市旅游要素体系,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强力推广大华山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县县大办旅游的大格局,形成大华山旅游经济圈,将大华山旅游区打造成为服务先进高效、产品丰富多样、设施配套完整、旅游效益明显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从而带动全市旅游的发展。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建设现代果业强市

渭南市果业管理局局长 郭雷保

  渭南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要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三农”,潜力和希望在果业。渭南果业正处于由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要将这一优势产业转为农民增收骨干产业,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果业发展理念,加快现代果业强市建设步伐。

  一、落实政策是保障。市政府和省果业局共建陕西现代果业强市备忘录的签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陕西现代果业强市的意见、发展规划的出台,为全市果业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今后,在把果业产业升级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必须认真落实《备忘录》和《意见》精神,设立市县果业发展专项资金,在优质果品基地建设、果业标准化示范园创建、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促进果业升级换代。

  二、科技创新是动力。围绕渭南果业“四大板块”、“五大体系”、“十大工程”的重点建设任务,深度挖掘渭南市特色果业资源,突出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经营形式在现代果业发展中的系统集成,实现果业技术科学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

  三、品牌带动是方向。农产品品牌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渭南果业的品牌化优势突出,已具备了品牌化的某些特征。按照渭南实施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意见,以绿色、有机果品为根本,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载体,加大宣传投入力度,严格市场监管,着力打造“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合阳红提”、“大荔冬枣”、“临渭葡萄”等果业区域公用品牌,努力创建具有渭南区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四、质量安全是核心。建设现代果业强市,就必须把果品质量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常抓不懈。要加快推进果畜结合,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大 “灯、板、带”物理防治技术应用,建立健全果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切实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果品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 

加快人才特区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中共渭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周庆文

  人才是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新区顺应人才发展需求,以政策支持为动力,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全力打造人才特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结合这次座谈会智库专家发言,今后全力抓好以下工作。

  突出人才优先发展。始终把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去谋划,制定实施《渭南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规划》,修订完善《渭南高新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推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高技能人才培育、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素质提升等“五大重点人才工程”,加快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人才引进涉及的创业环境、看病就医、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成立高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与赛迪研究院、王志刚工作室、中央财经大学和省内重点院校等11名专家教授合作,为高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出谋划策。继续办好“高新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高新区举办高端讲座,增进学术交流,增加高新区学术氛围。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发展需要,申请设立专家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将高新区真正打造成创新产业集聚、创新资源集中、创新人才集结的高地。

突出优势 发展特色通航产业

渭南卤阳湖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王蕾

  2013年12月1日,《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的实施,是通航市场放开的里程碑,通航产业将迎来井喷之势。渭南作为发展通航产业的先驱,应继续开拓进取,打造全国发展通航产业的典范和模板。

  一、抢抓机遇,争取突破,保持领先优势。加强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消费”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的对接,抢抓《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关中—天水经济区、陕西东大门建设的利好政策,充分挖掘政策能量,探索出切实可行、效益显著的通航产业发展之路。

  二、坚持运营先行思路,打造通航飞行作业和维修培训基地。以运营带市场、以市场带服务、以服务带销售、以销售带制造,逐步建立健全通航产业链条。以通航服务业发展为着力点,以通航飞机销售、通航培训、飞机托管、飞机维修复装、飞行体验等服务业为突破点,以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为主平台,营造浓厚的通航产业氛围,充分培育市场,为产业链向前、后两段延伸创造条件。

  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航空产业。一是坚持技术引领的思路,打造飞行试验基地、飞行导航监测基地和通航导航通讯设备检测认证基地。充分利用国家民机科研试飞基地项目落户机遇,与中航工业总公司合作,吸引涉及空气动力、航空材料、试验飞行和适航审定等20余家科研机构的聚集。充分发挥中国电科西北通用民用航空飞行试验基地项目、军民融合类高科技产业化项目的技术优势,加大产业技术汇集力度,形成技术、产品若干新的规范和装备,形成航空产业人才与科技聚集效应。二是打造航空物流特色园区。依托国家民机科研试飞基地跑道资源,尽快开通省内和省际通航专线,逐步发展通航快递与货运业务,吸引联邦快递、菜鸟、顺丰等国内外知名航空物流巨头落户开发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航空物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