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人才工作 >专家建言 >

吴江:加快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

    发布时间:2014-06-20 10:26    

  人才在竞争中选择,哪里有需要、哪里能发挥作用、哪里效率高就往哪里流。这样的体制机制需要打通人才流动通道,使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

  人才环境有多方面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人才管理机制上仍然有很多“大锅饭”,物质激励不足,精神激励更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论述精神,为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人才工作方面的最大亮点,就是明确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体制保证,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党和国家各项改革事业集聚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的着力点。

  改革呼唤人才,人才支撑改革。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这样一批能够推动和适应改革的优秀人才。深化各项改革的过程,也是我们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过程。同样,对各行各业人才来说,也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熔炉中锻炼成长成才,勇于担当改革浪潮的“弄潮儿”。为此,要尽快建立健全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这是一个既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作用,又能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宏观管理人才的职能作用,使两者既能有机结合又能相互制约的新型人才治理体制和良性互动机制,应具有以下四方面特征。

  时势集聚人才。我们建立的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是战略导向型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集聚人才就是集聚强国之能量、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能量、集聚民族复兴之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开放集聚人才。我们建立的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是包容开放型的。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自身的人才资源都是有限的,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结构上,都会出现不够用、不适用和不会用的问题。人才管理体制必须从组织内部管理型转变为面向社会开放型的人才集聚体制。我们过去多是在体制范围内寻找发现人才,现在是在全国13亿人,乃至全球70亿人范围内寻找发现人才。要打破一切体制机制壁垒和身份障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竞争集聚人才。我们建立的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是动态竞争型的。人才在竞争中使用,“动”得起来,方能充满活力。人才在竞争中选择,哪里有需要、哪里能发挥作用、哪里效率高就往哪里流。这样的体制机制需要打通人才流动通道,使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人力资源数量的多寡并不必然决定经济产出的多寡,经济产出数量更多取决于人才质量和人才体制机制的活力。比如,美国大概就是1亿多劳动力,但是其人力资本大约是200万亿美元;我国接近8亿劳动力,人力资本大体上也就是160万亿人民币。资本恰恰是一个人才在社会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效率状态,同时也往往反映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贡献程度。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求我们注重用市场机制发现选拔和评价优秀人才;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等。

  环境集聚人才。我们建立的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是环境激励型的。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我们的改革就是要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环境。目前,人才环境有多方面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人才管理机制上仍然有很多“大锅饭”,物质激励不足,精神激励更不够。从根本上说,要形成“四个尊重”的制度和文化,要着力改进完善人才的激励分配制度和荣誉表彰制度等。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