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人才工作 >专家建言 >

我市良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4-09-22 11:35    

  种子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近年来,大批优质、高产、稳产的优良新品种出现在种子市场中,丰富了种子市场。但由于我市良种推广体系还不健全,推广工作中一些环节未到位,使一些表现突出、增产潜力大的新品种不能很快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良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新品种示范展示不足。新品种推广基础是试验示范,近年来我市良种示范展示工作基本处于无序状态。首先是没有组织全市统一的新品种示范展示,只有企业各自的品种示范展示,缺乏统一性、连续性。其次是企业新品种示范展示不规范,卖那个品种就让农民去看那个品种,带有严重的商业行为。第三是试验示范不科学,没有按生态区安排试验,结果可靠性差,品种的优劣难以鉴别。

  2.市场上品种多、乱,农民选择难。据市场调查,我市种子市场农作物品种就有200多个,其中玉米杂交种160多个,小麦品种60多个。在众多品种中,只有少数表现好,多数表现一般,而且多是姊妹品种。由于品种多、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主栽品种,对真正高产优质的品种推广造成巨大冲击。对于这么多的品种,种子企业、种子门店、农技人员都难以优劣,所以给农民选种、购种也带来更大困难,造成盲目选种、盲目种植的现象比较严重。

  3.良种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难。一是基层乡(镇)不设农技推广单位,有者也不过是农资服务部,卖种子而已,根本没有能力搞良种推广服务。二是售种人员外行、不懂农业科技知识,只管卖种挣钱,不管技术服务。三是良种良法不配套。主要是卖种者与用种者不能形成有机统一体,因而形成良种与良法的分离脱节现象。

  4.农村农民现状问题。农村现状。老、弱、病、残居多,一般年轻的、有文化素质的基本外出打工,剩余妇女老人种地,显然生产能力低下,对科技知识了解的少,使用良种热情不高,不能充分发挥良种应有的增产优势。

  二、良种推广工作对策

  1.推进良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创新。一是发挥市级农业科研、农技、种子及种子企业的资源优势,政府加大对种业投入,建立渭南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园(站),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二是以市场为基础,积极培育壮大我市种子企业,形成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体系,从体制上改变行政推动为市场拉动的良种推广体系。建议有实力,资金、技术力量强的种子企业建立自己的育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及自己的推广目标选育有特色的新品种,狠抓试验示范推广,拓宽市场;实力较差的种子企业应积极与科研育种单位合作,共同选育开发新品种,形成自己的育、繁、推一体化良种推广体系。

  2.尽快消除品种多、乱现象。一是市级种子管理部门应根据省上品种布局意见,结合当地品比试验,科学的制定市级品种布局意见,指导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和种子企业、农民选种。二是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应加强品种管理,实行品种登记备案制度,凡进入市场的品种,首先进入本县品比试验,比当地主栽品种要有一定增产幅度或者有一定突出特点方可进入市场。严把品种准入关,从而遏制品种多、乱现象,形成主栽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的品种格局。

  3.加大新品种示范展示力度。实践证明,新品种示范展示是加快新品种推广的有效途径,是直观评价新品种的有力平台。种子推广部门应加大示范展示力度,投入技术力量,政府再给一定资金帮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推广体系。市级有引种试验园,县级有新品种示范展示区,乡有新品种示范展示点,村有新品种示范展示户,这样可零距离把新品种展示给农民,农民可直接的、准确的认识新品种,学到高产栽培技术,使新品种新技术快速应用而促使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从而加快新品种推广。

  4.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最终使用者是农民。种子推广部门应发挥信息和技术优势,结合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扎实细致的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工作,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并结合种子企业对乡村种子经营网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尽快了解新品种、掌握新技术,充分发挥这些基层人员的技术服务作用。

  5.强化基层农技服务中心良种推广职能。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是最基层的农技推广部门,政府要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增拨人员经费,吸收农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彻底改变目前乡(镇)农技中心人员不足、技术老化、经费偏少的现状,进一步强化基层推广职能,使新品种推广形成网络,让农民尽快用上适应本生态区域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新品种品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曹天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