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人才工作 >专家建言 >

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现状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4-10-08 14:34    

  农村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办得好与坏对我市教育的影响很大。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它的强弱直接有效地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我市的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影响深远。如何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问题,真正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一、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现状

  当前的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力量相对于城镇学校来讲相当落后,主要显现出教师文化素质偏低、教师的年龄偏大,队伍老化严重、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教师教师分布不合理、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低、体育、英语、音乐等专业教师缺乏严重等现象,加之学生生源的锐减使得很多较为优秀的教师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惑,稍有机会就向城市方向迅速移动,更加剧了这些薄弱学校的师资枯竭,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原因分析

  在农村的一些偏远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四十岁以上的教师是民办转公办,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办学条件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师资力量的强与弱,地处偏避、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教师素质相对较差;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教师编制较松,素质也相对较高。教师分布不合理导致的结果是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发展不平衡,学生接受教育不公平。

  随着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农村的优质生源不断向城市流动,这种趋势使得很多原本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教师不甘在偏远农村学校“浪费”青春岁月,积极寻情钻眼,想尽一切办法想城市流动,而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的全是一些老弱病残,这样的教师结构怎样去提高我们所谓的教学质量?

  三、破解对策

  1.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尽力缓解教师队伍结构矛盾。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健全薄弱学校师资的保障机制,解决城镇学校超编,农村学校缺编的状况,教师编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薄弱学校需求,对薄弱学校实行政策倾斜,确保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健全薄弱学校师资培训制度,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2.出台鼓励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导向政策。由于客观原因农村教师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差,不安心工作;而城镇教师又不愿意去农村学校。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起导向政策,执行艰苦贫困地区补贴规定,保障福利待遇,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调动城镇教师到农村工作的积圾性。

  3.落实农村教师评优、评职、晋级的激励措施。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应当以农村基层教师为重点对象,增加对这一群体的评优、评职、晋级的名额,落实这一措施,不仅可以达到使农村教师体验荣誉、鼓足干劲、安心工作的效果,而且对调动城镇教师下到农村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引导。

  4.建立健全县域内的教师轮岗制度。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加快建立和完善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不断扩大教师、校长交流轮岗覆盖面,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教师、校长资源的初次配置和再次配置,推进县域内优质教师、校长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校长管理制度和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建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管理体制,强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统筹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逐步变为“系统人”。对轮岗教师和交流领导在业务培训、福利待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评优树模等方面,实行倾斜优先政策。切实保障薄弱学校的师资保证。

  总之,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得到改善则指日可待。(富平县实验中学程同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