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干部工作 >老干部工作 >

渭南市老干部系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之三

    发布时间:2014-08-27 17:17    

老骥伏枥自奋蹄
——渭南市潼关县退休干部李建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建华同志出生于1950年,曾担任过潼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政协副主席,正处级咨询员,2010年退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原本应享受安逸的生活。可他却没有卸下身上的担子,停下忙碌的脚步,反而在弘扬杨震文化和推进潼关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付出了更艰辛的努力,做出了更突出的贡献。2013年被潼关县委、县政府评为最美潼关人,被省委老干局评为全省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

勇挑重担,大力弘扬杨震廉政文化

  汉太尉杨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四知却金”清政廉洁的美名千古流传,影响深远。2000年以后,世界各地杨氏宗亲前来潼关寻根祭祖的越来越多。为了把杨震精神发扬广大,潼关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和世界杨氏联谊会协商决定重新修整杨震墓地,打造集教育、旅游、恳亲、祭祖为一体的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并适时规划启动了“弘扬杨震文化五个一工程”。当时,县上领导找到李建华,希望他为县上的这项重要工作奉献余热。面对领导的信任和可能面临的诸多困难,李建华同志二话没说,毅然担任了潼关县杨震文化研究会会长和潼关“弘扬杨震文化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的副组长以及世界杨氏联谊会杨震陵园集资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等重要职务,为重建杨震墓园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在此期间李建华为筹集资金,曾远赴北京、香港、广东、海南、福建、江苏和陕北神木等地参加世界杨氏宗亲的一些重要活动,走访了许多杨氏知名企业家,还热情接待了很多来潼关联谊祭祖的杨氏宗亲,不厌其烦地陪同考察,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动员,介绍情况。为了使杨震公祠能按期开工建设,解决土地征用赔偿中的矛盾,也曾和其它领导同志一起,挨门走访、说服动员,化解矛盾。2011年10月,规划投资1200余万元的杨震公祠廉政教育基地终于胜利竣工开园,潼关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世界杨氏联谊会高层对李建华同志所做工作和付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作为杨震故里,潼关很长一段时间,拿不出一本系统介绍杨震的书刊,每当人们索要相关资料,非常尴尬。编辑出书就成为一件非常必要、非常紧迫的工作。2010年夏季,县上成立了《汉太尉杨震》一书编委会,李建华任主编。由于时间紧迫,人员极少,资料奇缺,李建华毫无怨言,亲自动手。七、八月份,他冒着烈日酷暑驱车5000余公里,先后到杨震生活或为过官的地方灵宝、洛阳、荆州、昌邑、莱州和华阴等地考察学习,调研座谈,获得了很多珍贵资料,也澄清了一些疑难问题。九月份开始执笔起草,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在九易其稿,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编委会评审,到12月底基本定稿后,开始与出版社联系,申请书号,商谈装帧设计,编辑排版等相关事宜。再到2011年6月正式付印,其工作效率之高令人吃惊。《汉太尉杨震》一书注重历史,内容丰富,在与读者见面后,虽然也有一些缺憾和不足之处,但总体认为,在目前各地撰写的杨震书籍中,该书内容是最为系统、印刷是最为精美的。它对宣传、弘扬杨震文化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使杨震故里、杨震文化、杨震公祠成为潼关继古关、古渡、古战场,黄金、黄河、黄土地之后的一张新名片,进一步提升了潼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辱使命,推动潼关慈善事业发展

  李建华不仅在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坚决接受组织上的安排和推荐,牵头筹建了潼关县慈善协会,并出任会长,成为慈善领域的一名新兵,一名义工。
  2008年5月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举国一致,抗震救灾。李建华一边宣传动员为灾区募集善款,一边学习掌握开展慈善工作的相关知识、政策,还到大荔、华县等兄弟县市学习取经,制定了成立慈善协会所必须的程序、章程;发展会员,商定了相关的人事安排。到年底,经慈善协会账户捐献灾区善款总额150余万元,在渭南市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在完成了成立潼关县慈善协会的所有筹备工作之后。12月25日,潼关县慈善协会隆重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李建华同志顺利当选为潼关县慈善协会首任会长。县慈善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潼关县慈善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快车道。
  2010年,曾被誉为潼关慈善助学第一人的高淑申女士所创立的爱心助学基金到期。为了使这一善举能够延续,李建华和慈善协会的同志多次到西安看望高淑申女士及其家人,给他们送去热情的问候,节日的祝福和“爱心大使”的荣誉和牌匾。双方相互感染,深入交流。高淑申的儿子陕西万众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李五亮以其企业的名义设“万众慈善助学基金”,善款规模从原来的每年12万元扩大为每年30万元。明确表示,“只要企业经营正常、发展健康,就一定将慈善助学进行下去”。截至目前,该企业仅为潼关贫困助学累计捐款已达170万元,受助学生500余名。更为突出的是李建华将自己的老朋友,西安协和置业的董事长成建礼先生也动员起来,组建“奉贤慈善协会”,以1000万元的资金额度,留本捐息每年拿出l00万元善款回报家乡助学敬老,在全县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2011年,成建礼又进一步,再注入5000万元,以6000万元的资金额度设立“陕西奉贤文化教育慈善基金”,以5%的收益,留本捐息,每年用300万元支持参与全省的慈善事业,其中至少100万元用于潼关的慈善项目,并与省慈善协会签定了五年的捐款协议。“万众慈善助学基金”和“奉贤文化教育慈善基金”的设立,标志着潼关慈善事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水平。
李建华不仅是一个善于工作的好领导,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凡有困难的人,找到他或慈善协会的,他无不给予热情的帮助。在得知潼关中学有一名学生患有白血病、太要镇一位村民患尿毒症的时候,他主动上门和患者家属以及有关人员,一起想办法。除上网发布捐助消息外,自己带头捐款,还亲自带领慈善协会老同志上街募捐,带领医务人员上门义诊,使患者在可能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救助。在李建华同志的影响和感召下,潼关的慈善事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013年潼关东街药店老板主动找到慈善协会,表达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愿望,李建华即时帮助指导他们设立了芳馨慈善助学基金,确定每年拿出3万元资助3-6名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并签定了5年的捐款协议。
  随着慈善基金的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如何用好每一笔善款,是李建华经常思考的问题。他用心分析潼关的基本县情和人们的思维倾向,将潼关县慈善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确定为助学、支教和敬老,将这几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影响很大。另外,他还带领慈善协会的同志在完成省、市慈善下达的慈善项目和具体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使用资金100万元,完成学习筑巢项目4个;使用40余万元,建成慈安桥9座;与此同时,还在“微笑列车”、“三心病”、“白内障”等方面完成了手术10余例救助。潼关的慈善爱心像涓涓细流,注入了每一个最需要的地方,让许多需要帮助的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使无数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与温暖,给暂时贫困的家庭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辛劳与义务,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李建华曾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0年,期间也没少作报告,讲党课。他常说:人的一生是要有理想和追求的,我的理想和追求就是,牢记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纪律,完成党交给的工作,尽心尽力干好每一件该干的事情。
  2007年8月离开领导岗位后,很快就有一些企业界的朋友找到李建华,希望能接受邀请,到企业担任顾问,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很轻松,报酬很丰富,对此,李建华毫不动心,一一婉言谢绝了。但是当组织上提出希望他出任潼关县杨震文化研究会和慈善协会会长时,他却毫不犹豫接受下来,并出色地开展工作,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退休前人们称赞他“德高望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退休后,他依然遵循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依然为潼关的稳定、和谐、发展默默地奉献,依然为党的旗帜争光添彩。
  2009年清明节前后,由于全身心投入工作,事情过于繁忙,疏于照顾,李建华的老伴脑梗复发,致行动困难身边不能离人。李建华一边照顾老伴,一边忙于工作,正是在这一时期,他促成了“万众慈善助学基金”和“奉贤文化教育慈善基金”的设立,完成了“杨震公祠”的修建和《汉太尉杨震》一书的编辑出版攻坚任务。如今,老伴已经去世,而他常心中不安,深感愧疚。想起来,在那个时候他是顶着多么大的心理压力呀。
  在他心里,党的工作和群众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余热献给潼关的和谐和发展,这就是他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全部。
  有些朋友和亲属,看到李建华同志那么辛苦,工作也告一段落,就劝他好好歇歇,干脆不要干了。可李建华同志却说,我19岁入党到现在40多年了,我永远是党的人,只要党和人民需要,只要我的身体还好,不管当不当会长,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该做的事情我一定会干下来,永远做党的忠诚战士,甘为潼关献余辉,不辱最美潼关人。